第1節 遺傳信息
第1節遺傳信息一、教學目標:l 知識與技能:通過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理解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l 過程與方法:通過重演科學家發現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的過程,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和實驗設計的基本步驟。培養學生向專家型思維的轉化,對相關項目問題及知識點能夠運用知識解構的方法進行初步的探索;培養其較強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及表達信息的能力。l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遺傳信息的了解,使學生能正確理解生命的本質,逐步形成生命世界的結構與功能統一的觀點,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懂得尊重生命、欣賞生命、熱愛生命的價值觀。 二、 重點、難點:l 教學重點: 1.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l 教學難點: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三、 教學流程圖:課前準備(課件制作、學案設計等)項目情景展示 布置任務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引言
(直接導入法)
練習,鞏固 及拓展指導學生解構知識、質疑。解答學生的疑問。小結,形成性評價四、教學過程:
內容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行為目的設疑引入問題項目1、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顯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遺傳。那么什么是遺傳物質呢?2、科學家是怎么知道dna是遺傳物質的呢?從而引出經典實驗——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1、學生根據以往的生物學知識以及從媒體上獲取的信息都會回答:是dna。2、 學生閱讀課本 。引入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一、經典實驗(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三)煙草花葉病病毒感染煙草的實驗(簡要介紹) 1、教師用多媒體分別展示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三個經典實驗過程的圖片。2、教師針對學生的描述加以完善和補充,將實驗的過程表格化或圖示化,用多媒體展示。3、教師針對每一實驗各出一組思考題,用多媒體展示4、教師深入小組成員中參與討論。5、教師提供學生煙草花葉病病毒相關材料,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證明rna也是遺傳物質(該部分內容參見后面的附注)。1、學生觀察用語言描述實驗過程。2、學生觀察、分析、討論。3、學生結合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進行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探究;然后匯報交流實驗方案和實驗現象、分析原因,最后歸納小結得出結論,最終轉化為自己設計實驗的基礎。1、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3、培養學生處理信息和歸納總結能力4、培養學生合作精神。5、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與設計實驗的能力及創新意識。二、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師讓學生根據以上實驗思考問題:①以細菌或病毒作為實驗材料具有哪些特點?②分析作為遺傳物質應具備哪些特點?③分析不同生物的遺傳物質是什么?學生觀察、分析、討論培養學生分析、觀察、總結能力。三、課堂鞏固請學生思考并回答學案中習題。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四、小結本節內容。完成學習性評價。讓學生小結本節課主要內容。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本節課板書。布置下節課應準備的內容;提供進一步研究的方法與途徑,如參考書目及相關網址等(附在學案后面)。總結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完成學習性評價表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帶著新的問題離開教室五、作業:l 鞏固性練習:(課堂完成,檢測教學效果)1、關于格里菲思肺炎雙球菌在小鼠身上進行轉化實驗敘述 正確的是a、r型細菌有莢膜,因此它無毒性b、s型細菌無莢膜,因此它無毒性c、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注射到鼠體內,鼠死亡d、無毒性的r型活細菌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混合后,可轉化成有毒性的s型活細菌。2、在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中轉化因子是a、莢膜 b、蛋白質 c、r型細菌的rna d、s型細菌的dna3、用dna酶處理從s型細菌中提取的dna,使其水解,就不能使r型活細菌發生轉化。a、該實驗是格里菲思轉化實驗的主要環節b、該實驗反面證實了dna是遺傳物質c、該實驗證實dna分解產物不是遺傳物質d、該實驗證實dna分解產物不是轉化因子4、噬菌體在繁殖的過程中所利用的原料是a、自身的核苷酸和氨基酸b、自身的核苷酸和細菌的氨基酸c、細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d、自身的氨基酸和細菌的核苷酸5、下列關于噬菌體敘述正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