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遺傳信息
教學設計思想本教案是新課程標準中高中一年級第二學期《生命科學》第6章第1節《遺傳信息》內容。本節共3課時完成,這是第1課時。本節內容是在學生了解本節課教材涉及的內容包括:糖的有氧分解。第二課時則探討糖的無氧分解,它們的區別與聯系,以及細胞呼吸與光合作用的比較等。本節課的設計思想為:“知識解構型生物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運用。 “知識解構法”參與構建的“知識解構型生物課堂教學模式”由四階段組成,它們依次為提出問題項目階段、運用專家型思維模式階段、解構知識點階段和完成問題項目階段。這種模式的目標在于培養學生能夠有序、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 提出問題項目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對課標中與問題項目相關知識的需求;使組塊知識的運用有目標對象;提供培養學生形成和運用專家型思維模式的機會。大量事實表明,專家進行思維時先從全局考慮該問題或項目涉及到的知識有哪些,而不是先著手解決問題。而非專家進行思維時,先選取某個知識便著手解決問題,但往往難以湊效。運用專家型思維模式的過程是:1)疏理出與問題項目有關的知識點。2)審視自己對疏理出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3)如果對知識點的掌握有缺漏,則完善對知識點的掌握。4)運用知識點或由幾個知識點構成的組塊知識解決問題項目。解構知識點的目標主要是使學生能有序、有效地理解知識;使學生學會一種有序、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主動運用一種有序、有效的方法進行學習。 解構知識點的過程是:1)判定該知識點屬結構類知識還是過程類知識。2)按知識類別進行相關方面的解構。結構類知識可從結構類型、來源或存在部位、作用、作用范圍等方面進行有序、有效的解構;過程類知識可從過程、起因、結果、條件等方面進行有序、有效的解構。 完成問題項目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運用知識點或組塊知識解決問題項目;反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利用投影劉翔奧運奪冠照片說明生物的生命活動需要能源,并回憶學過的知識,如能源物質、直接能源物質、atp與adp相互轉變的相關知識,為學習新知識作鋪墊。 2.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有關文字,同時操作有氧呼吸的課件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掌握有氧呼吸過程。 3.通過師生交流,探究人和高等動物等生物獲取能量的來源等活動。 4.完成課堂訓練題。學生學法指導: 呼吸作用的過程復雜、抽象,學生對呼吸過程的物質、能量變化理解困難,建議同學們聯系各種親身體驗,理解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概念、過程。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物質變化和能量的過程。聯系課件,并運用對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教師教法設計:1.制作有關課件,剪接影片幫助學生理解呼吸作用過程等抽象、理解困難的知識。 2.通過師生互動、生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有關細胞呼吸的知識。 3.讓學生參與完成有氧呼吸三階段的表格,進行教學反饋。 本節課在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方面,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由他們根據知識解構的方法,探索問題項目的解決之道,并實現知識的遷移,能力的發掘。教師主要起引導者的作用,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再由教師運用啟發式教學加以完成。并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完成對學習的自我評價。本節課的教學特點主要體現在通過學習情境的創設、實踐環節的開發和學習渠道的拓寬,豐富學生的經歷和經驗,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知識傳承、能力發展、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統一。通過項目驅動,內化能力,輔以助學支架,讓學生充分闡述、質疑、討論、交流,教師適時解疑,借助多媒體手段,來完成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