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教案
3.人體通過什么途徑產生熱量?通過什么途徑散失熱量?
【講述】體溫的恒定對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人體熱量的來源主要是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放能,人體安靜時以肝臟放能為主,運動時以骨骼肌為主。熱量的三處主要通過汗液的蒸發,皮膚內毛細血管的散熱,其次還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
出示圖:體液調節圖解
4.寒冷的環境中,要維持體溫的恒定,產熱的結構發生什么變化?散熱的結構發生什么變化?如果是在炎熱的環境中呢?5.在上一節課上我們曾經接觸過一種激素,它能在寒冷刺激下調節機體產熱增加,是什么激素?
6.人體的產熱和散熱是受什么調節和控制的呢?如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
7.在這個實例中,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是怎樣的?
8.人體的體溫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恒定嗎?哪些情況下可能導致體溫失恒?如果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應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維持體溫的恒定?
9.請根據人體體溫調節機制簡圖解釋,極地和高溫車間工作人員是怎樣調節體溫的?這種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還應分別采取哪些措施?
10.人體每天都要從飲食中獲得水和各種無機鹽,同時又要通過多種途徑排出一定的水和無機鹽,以維持內環境的穩態。水鹽排出的主要途徑是排尿。關于尿液的形成,我們在初中時已經學過,這里大家來重溫這個知識。尿液形成過程中直接影響尿量多少和回到內環境中水鹽的量的是在哪里進行的什么過程?
11.關于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我們在第2節練習的題目中接觸過了,還記得它的作用嗎?
【轉折】很好。水鹽調節的機制非常復雜,涉及多種激素和神經的協調作用。下面僅以抗利尿激素及相關神經調節為例,來探討水鹽平衡的維持。
1.人體內的代謝反應是酶促反應,而酶必須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才能發揮最大的催化能力。人的體溫總是保持恒定,人體內的酶促反應就能穩定的進行,大大提高的人適應變化中的環境的能力。
2.物體的溫度高低取決于該物體所處的環境的溫度。而人的體溫高低和環境溫度高低沒有必然的關系,它取決于人體代謝產生的熱量和人體向環境中散失的熱量之間的比例。
3.人體主要通過呼吸作用產生熱量,主要通過體表熱輻射散失熱量。
4.寒冷環境中作為產熱結構的肌肉和肝臟代謝旺盛,產熱多;作為散熱結構的汗腺分泌減少,毛細血管收縮,散熱減少。炎熱環境中,肌肉和肝臟代謝減弱,產熱少,汗腺分泌增加,毛細血管舒張,散熱增多。
5.甲狀腺激素。
6.人體的產熱和散熱是受神經和體液共同調節的。體溫變化的刺激被下丘腦感受到后,神經系統通過反射弧產生相應反射,同時體液中如甲狀腺激素等能調節體溫的激素含量也會發生變化,神經和體液共同調節產熱結構和散熱結構發生相應變化。
7.在這個實例中,首先起作用的是下丘腦的體溫感受器,它屬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部分,分泌相關激素的內分泌腺就相當于效應器。所以,這個實例中體液體調節受神經調節的控制,它們共同作用完成對產熱和散熱的控制。
8.人體的體溫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恒定的。當環境溫度持續長時間過高或過低,超出了機體所能調節的限度,就可能導致體溫失恒。如果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應采取增減衣物、轉移到溫度適宜的環境中、物理降溫或取暖等措施才能維持體溫的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