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 導學案
局限性:其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把復雜問題簡單化。 五行說: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荀子: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范縝:“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王夫之:氣者,理之依也。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 王充:天地合氣,萬物自生
近代
形而
上學
唯物
主義 ①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②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 進步性: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
局限性: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 狄德羅:自然界由數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
培根: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
辯證
唯物
主義
和歷
史唯
物主
義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
②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等等 進步性: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局限性:它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辯證唯物論
唯物辯證法
認識論
歷史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 主觀
唯心
主義 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局限性: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局部范圍而言,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孟子:萬物皆備于我 王守仁:心外無物 陸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笛卡兒:我思故我在 康德:理性為自然界立法 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 休謨:我們的知覺是我們的唯一對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觀念,我的活動,我的經驗
客觀
唯心
主義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神、真主、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局限性:夸大了客觀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圍而言,對人們認識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中外的“神創論” 柏拉圖:理念論 黑格爾:絕對觀念論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朱熹:理生萬物,理主動靜,理在事先
4、哲學上的“兩個對子” 和 , 和
“兩大陣營”或兩大基本派別 和
【課堂探究案】
探究一:辨析:承認物質利益就是唯物主義,強調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義。
探究二:某校高三(8)班組織學生針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正確性進行大討論:甲組認為,唯物主義都是科學的,都是我們應該提倡的;凡是唯心主義都是非科學的,我們應徹底否定。乙組認為,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各有得失,應辨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