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九 文化與生活第1講 文化與社會
【典例1】近年來,英國文化產業平均發展速度是整個經濟增長率的近兩倍,年產值近600億英鎊,從業人員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5%,每年的出口額達80億英鎊,很大地促進了英國經濟的發展。這段話說明( )a.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產業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中心環節 c.文化對經濟有反作用,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d.文化是第一生產力,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解析】c。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對經濟的反作用,a項與材料無關。我國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所以b項錯誤。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所以d項錯誤。 難點2 正確理解文化產業、文化生產力、文化霸權主義 1.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是指為滿足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而產生的一種產業。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滿足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滿足人們文化需求的目的,就是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文化生活的文化含量,應當說是人們生活質量很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發展文化產業最終目的和最大的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和社會的文化消費需求。文化產業有報刊出版、廣播電視、電影廣告、文化娛樂、文物保護等。 2.文化生產力 文化生產力,是指人們生產文化產品、提供文化服務的能力。文化產品生產中的智力投入和物質投入都具備社會生產力諸要素的基本特征。文化產品的生產,形成物質形態的生產過程,與共他產品的生產一道,共同構成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過程。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所創造的價值,在國內生產總值構成中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因此,文化生產力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3.文化霸權主義 文化霸權主義,就是西方國家以其物質生活方式、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一種普遍的行為準則加以推行,賦予自己在文化上的支配地位,妄圖借助文化滲透的方式,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念,削弱和取代別國的民族文化,最終達到政治的圖謀,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因政治對文化的影響本土文化面臨被吞噬的危險。 【典例2】中國有些歷史文化資源成為外國文化產業資源,如日本版《三國演義》、美國版《花木蘭》、XX年好萊塢又推出了中國功夫與中國國寶相結合的電影《功夫熊貓》等。這啟示我們( ) a.文化遺產是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標志 b.應該大力發展我國的文化產業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國的文化掠奪 d.應該堅持正確的文化發展方向 【解析】b。本題屬于啟示題。題干強調我國有些歷史文化資源成為外國文化產業資源,如果我們不加以挖掘我國的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我國的文化產業,我國的文化資源有可能全部被外國開發了,可見只有b項符合題意。 高考考向探析考向1 文化的產生、發展和作用命題角度一:文化的產生和發展【例題1】(XX年高考政治,廣東卷)冼星海在抗日戰爭時期創作了《黃河大合唱》等名曲,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表明( )
a.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
c.文化的發展與社會實踐同步 d.文化創造的主體是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