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九 文化與生活第1講 文化與社會
【剖析】:本題考查文化與人們的實踐之間的關系。文化是由人創造的,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據此不難選出正確答案a。b項不符合題意,c、d兩項說法錯誤。命題角度二:文化的社會作用
【例題2】(XX年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山東卷)XX年中央“—號文件”強調,要著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根據以下材料回答題。
目前中國與發達國家農業科技狀況比較
農業科技貢獻率(%)
每萬人農村人口農業科技人員數(人)
中國
發達國家
中國
發達國家
48
70——80
1、7
40
注: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農業科技貢獻率不到30%;目前中國農村勞動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
針對上表反映的我國農民科技文化程度狀況,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說明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原因。【解析】本題為圖表材料和文字材料混合型的題目。本題的設問要求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說明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原因。因此,我們可以把這一設問的內容歸結到文化的力量和作用中的文化對經濟的反作用,并展開論述即可。
【答案】(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會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可以幫助農民更好地掌握農業生產新技術,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億萬農民群眾是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可以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名師指引】本考點一般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文化的產生和發展,以主觀題的形式考查文化的社會作用和文化對經濟反作用。因此,在復習時,我們要牢固掌握本考點的基礎知識和主要內容,掌握本專題知識之間內在的聯系,建構知識體系,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我們還要結合我國的航天精神或有關本專點的時政材料來理解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以及文化的作用。
【新題導練】
1.XX年北京奧運會的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國藝術表現形式,它集中中國特有的漢字、篆刻和書法于一體,以印章的形式設計,傳達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國文化底蘊。下列關于我國的書法、篆刻藝術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人類社會產生之前就已經存在 ②是受神的旨意創造出來的 ③受書寫工具的影響 ④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剖析】c。我國的書法、篆刻藝術是一種文化,而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可見①②說法錯誤,④說法正確且符合題意;文化作為一種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書法、篆刻藝術的物質載體是書寫工具,可見③也符合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