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二課《百舸爭流的思想》學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1)哲學的基本問題;(2)唯物主義及其表現形式;(3)唯心主義及其表現形式。
理解: (1)解釋哲學的基本問題;(2)正確認識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3)區分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分析:(1)援引經典作家的言論,說明對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學;(2)從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論斷來分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3)從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判斷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2、能力目標:(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維能力。
3、態度、價值觀目標:本課學習,了解哲學發展的歷史,明確哲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生活、學習中自覺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二、重點、難點
1、哲學的基本問題;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三、整體感知
同學們學習本課,將通過認識哲學的基本問題來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理解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一直貫穿著哲學發展的歷史。通過對古今中外著名哲學家的言論中,感受哲學思辨的獨特魅力,堅定辯證唯物主義立場。
四、方法點津
(1)列舉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論,進行分析、判斷。
(2)從日常生活中人們的具體做法來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3)結合事例說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正確性。
(4)結合當地政府的政策、舉措分析是否堅持了唯物主義。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言行并結合本課知識進行歸類、總結。
五、知識點整合
第一框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
(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簡單地說,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
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多方面的。
(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最重要的方面。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凡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就是唯物主義;凡認為思維決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