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教學設計
一、理論依據
新課標要求思想政治課程要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要求課程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征相統一。按照這一理念,在本課程的設計時,精心選取貼近生活的資源,創設情境,提出探究問題,營造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氛圍。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框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本框共有兩目,第一目,民主集中,優勢明顯。教材從四個方面闡明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動員了全體人民以國家主人翁的姿態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然后教材點民跟我過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因。第二目,適合中國國情的好制度。教材通過分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議會制度的異同,以此引出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政治制度,與本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有著直接的關系。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我們必須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絕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新課標學習要求指出,本課要比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議會民主制度的特點,說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好制度,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對材料的討論、分析,認識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明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適合中國國情。
2.能力目標
通過比較分析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行的民主集中制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三權分立原則,培養比較、鑒別的能力和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具體案例的探究分析,體會通過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必將更加充分地展現出來,堅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好制度。 通過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三權分立與我國民主集中制的本質區別的分析,明確我國必須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決不能照搬西方模式,使學生樹立維護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意識和信念。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
2.難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議會制的區別
五、教學方式及手段
1.教學方式:合作探究式、講授式
2.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六、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學案展示】探究活動一:
材料一:XX年10月21日,房山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史全富到周口店、長溝等鄉鎮檢查指導代表補選工作,聽取了相關鄉鎮關于代表補選工作情況的匯報,實地檢查了一些選區選民登記及張榜公布等情況。史全富主任對有關鄉鎮代表補選工作進展情況表示滿意。就進一步做好下一階段工作強調指出:一是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采取不同方式,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代表補選氛圍。二是要進一步激發選民的參與熱情,把工作做細、做扎實,不斷提高選民的參選率。要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辦事,使代表補選過程成為推進基層民主建設的過程。三是要在補選工作結束后,認真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為今明年換屆代表選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