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教案(1.1 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人們不僅能夠利用自然物,而且能夠改造自然物。
(2)從人們改造自然物來看
克隆羊“陽陽”
XX年2月27日, 陜西的克隆羊“陽陽”成了863計劃十五周年成就展上的明星。“陽陽”的外表和普通山羊沒有任何不同,它是由一只成年母山羊的體細胞克隆誕生的,體細胞就采自這只山羊的耳朵。“
1997年以來,人類在生物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英國科學家采用體細胞核移植這種無性繁殖技術,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我國的克隆技術也頗有成就,80年代末,我國克隆出一只兔,1991年西北農業大學發育研究所與江蘇農學院克隆羊成功,1993年中科院發育生物研究所與揚州大學農學院共同克隆出一批山羊,1995年華南師大和廣西農大合作克隆出牛,接著中國農科院畜牧研究所于1996年克隆牛獲得成功。1998年,我國科學家首次培育出具有生物醫藥產業價值的轉基因羊,可望實現構建“動物藥廠”的夢想。而美國的克隆猴取得成功,日本科學家也聲稱他們繁殖出200多頭“克隆牛”。以上所述的克隆動物,都是用胚胎細胞作為供體細胞進行細胞核移植而獲得成功的。目前,克隆技術在英國又有了新的進展,他們把這一技術應用于人類造血事業。克隆技術的前景不可估量。將來還會有意識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種。這是否意味著新的物種的出現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不依賴于物質呢?
回答是否定的。這是因為,如果沒有業已存在的物種,沒有遺傳物質染色體的基因,沒有掌握基因的變化規律,或者人類不把這些客觀因素作為基礎,只根據自己的意志行事,“克隆羊”“轉基因羊”等新物種是不可能創造出來的。
因此,人們為了滿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發揮自己的能力,有意識地制造出許多自然界原來沒有的東西。但人們改造自然物活動的基礎,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屬性和變化發展的規律,而這些則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人類有意識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們承認自然的客觀存在和服從自然的結果。在自然面前人是不能隨心所欲的;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人與自然界應該是和諧的朋友關系。
“想一想”(第9頁,請同學根據所學知識,通過具體分析事例回答,教師歸納。)
首要的問題是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因為這是人類處理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主要從兩個方面講述:第一,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第二,人類產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也不依賴于人的意識。
課堂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在本來沒有雨的地方,人們可能通過人工催雨產生降雨;在本來有雨的地方,人們可以通過人工消雨使天空不再降雨。這說明,人類產生后 ( )
a.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受人的意識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