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第二節第二框走出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誤區
(多媒體顯示)
材料一:這些輪滑鞋中, 最貴的3000元一雙;周末逛專賣店是部分中學生的喜好。
材料二:某縣公安局成功摧毀了一個入室搶劫團伙。令人驚訝的是,被抓獲的搶劫團伙成員均是在校中學生,而他們侵害的對象也是在校的學生,其作案目的竟是為了還在飯店吃喝、網吧上網的欠債。
材料三:穿要穿名牌,喝要喝飲料,零食當飯吃,隨身帶手機……時下,這種中小學生比家里的老子還敢花錢的現象,在我們身邊并不稀罕。
思考:上述材料體現了什么樣的人生哲學?其實質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以上現象說明,在人生價值觀問題上,還存在著另一誤區,享樂主義。
3、反對享樂主義(板書)
(1)享樂主義的含義(板書)
享樂主義人生價值觀認為,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在于追求物質享樂。
(多媒體顯示)走近都市“傍老族”
到5月,小毛失業已經超過整整一年了。XX年高中畢業后,小毛打過幾個散工,卻因種種理由都放棄了。如今父母每天出門前會給他留下20元,他就靠這20元生活費,日日與麻將為伍。生活不寬裕,但他覺得過得很輕松,并樂此不疲。 “小毛們”已經形成一個不小的群體。 他們年輕,有一定學歷,卻處于失業或間歇性失業狀態,經濟上依賴父母,成為“傍老族”。
在國外,類似的一個群體被稱作“neet”──“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ning”,即既沒有正式工作,也沒有在學校里上學,更沒有去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必須依靠家人為生的青年人,他們的年齡一般在15歲到34歲。
思考并分析:請你談談對上述材料的看法?
學生討論(略)
(2)享樂主義的錯誤表現(板書)
享樂主義人生價值觀表現為過分看重人生的物質享樂,認為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在于追求物質享樂。這種人生價值常常表現為無遠大理想,否認個人對社會的責任,主張及時享樂,講眼前“實惠”,甚至把追求個人快樂看作人生第一要義。
第一,它從人的自然本性出發,把吃喝玩樂作為人生的唯一目的和最大樂趣,把人與動物完全等同起來。
第二,它只講生活享受,不講財富創造,把享受與創造對立起來。
第三,它把一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礎上。
(3)享樂主義的危害性(板書)
享樂主義給人的危害,小到個人,它會導致一個人貪圖安逸,意志消沉,缺乏進取精神,一事無成。大到國家,它會導致社會停滯不前、腐敗沒落。“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最好的概括和總結。
(4)反對享樂主義并不是反對合理消費(板書)
我們批判享樂主義人生觀,并不等于反對人們追求適度的物質享受、要過苦行僧式的生活,相反,我們主張在生產發展和社會財富增加的條件下,努力提高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
思考:當前我國提倡擴大消費,鼓勵大家旅游、買房、買車,這是不是享樂主義?
不是,這是國家擴大內需,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是正當的享受。
注意:享受與享樂主義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反對享樂主義,但我們不反對正當的享受,人的合理消費是人成長過程所必需的條件,我們反對的是大手大腳、鋪張浪費,不顧條件的高消費現象。對青年學生來說。養成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勇于創造的思想和作風,對個人健康成長以及實現人生價值都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