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生活與哲學》復習提綱
(1)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即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
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但是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因而是不科學的。
②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但它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
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8.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其兩種基本形態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唯心主義由于對意識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兩種基本形態。
①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存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即認為世界是人的思想和感覺的產物。)
②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第三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9.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
(1)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2)自然科學基礎:19世紀自然科學的發展,特別是三大發現即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以及其他巨大進步。
(3)直接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10.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1)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統一
(2)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
(3)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①科學性: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的,就在于它堅持科學的實踐觀點,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
②革命性: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它包括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過程中產生的偉大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①鄧小平理論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這一理論的主題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