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常識》第一課至第五課判斷題
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東西,吸取和發揚了舊事物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
并增添了舊事物根本沒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內容。( 對 )
21、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曲折的。( 錯 )
22、新事物在最初出現的時候總是比較弱小,處于被支配的地位。( 對 )
23、在某種條件下,舊事物還有可能重新壓倒新事物,發生暫時的復辟和倒退。( 對 )
24、事物發展中各個具體階段和每一步的方向都是前進的。( 錯 )
25、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是一切新事物
發展的狀態。( 錯 )
第五課
1、人和動物的主要區別在于人生來就有主觀能動性。( 錯 )
2、人的認識具有預見性和創造性,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對 )
3、制約主觀能動性的主觀因素包括業已形成的觀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等,其
中,利益出發點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對 )
4、感性認識是事物的現象,理性認識是事物的本質。( 錯 )
5、正確的理性認識比正確的感性認識更深刻、更正確、更可靠。( 對 )
6、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每一具體認識是有限的;而人類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人類認識的總
的發展過程也是無限的。( 對 )
7、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是整個認識過程的起點,理性認識是認識的終點。( 錯 )
8、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所以理性認識源于感性認識。( 錯 )
9、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對 )
10、假象不體現事物的本質。假象常常引起錯覺,是主觀的。( 錯 )
11、假象是人的錯覺。( 錯 )
12、感性認識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理性認識。( 錯 )
13、只有理性認識對實踐起作用。( 錯 )
14、認識的目的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錯 )
17、認識的根本任務是指導實踐。( 錯 )
15、理論是系統化的科學知識。( 錯 )
16、認識的第一次飛躍是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第二次飛躍是從實踐到認識的過程。( 錯 )
17、人們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徑是參加實踐。( 對 )
18、占有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是實現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關鍵。( 錯 )
19、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是不可分割的整個思維過程。這是一個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動腦筋的過程,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進行分析與綜合的思考過程。(對)
20、運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科學思維方法,是由事物的客觀性質決定的。( 對 )
21、分析與綜合是統一的的思維方法,我們既要注意在綜合指導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
在分析的基礎上的綜合。(對 )
22、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具體方法很多,但無論怎樣,都必須立足于社會實踐,從客觀存
在的實際出發,堅持唯物辯證法,把矛盾分析方法作為核心貫穿于整個思維過程。( 對 )
23、在分析與綜合的思維過程中,如果伴隨著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人們的認識能力會
得到進一步發揮,認識成果甚至是驚人的。( 對 )
24、靈感與頓悟是一時之功。( 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