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社會歷史的主體
a. 堅持實踐第一的原則 b. 堅定地走群眾路線
c. 尊重客觀規(guī)律,利用客觀條件 d.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7.下列行為表現出 “走群眾路線”的是( )
①某市公安局倡導警民聯防以搞好社會治安②國家就春節(jié)鐵路提價問題舉行聽證會
③全國人大廣泛征詢人們對修訂《婚姻法》的建議④奧組委向全國征集奧運歌曲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
1.“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請運用相關哲學觀點,談談你對這一說法的認識。
2.辨析:歷史者,英雄之舞臺也,舍英雄幾無歷史。
3.辨析:在一切工作中都必須大搞群眾運動,才能真正實行群眾路線。
四、能力拓展
某縣提出“依靠科技搞高產,干部帶頭做示范,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賺,風險共同擔”的動聽口號。在這個口號下,該縣不顧農民的實際承受能力,高標準、大規(guī)模建設科技示范園區(qū),上演了一幕形式主義的“科技大躍進”。結果不但沒在科技和農民之間架起“金橋”,反而剝奪了農民自主權,把鄉(xiāng)親們折騰了一番,使農民很快患上了“恐科癥”。一些農民對“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的口號質疑說:“當農民的—輩子以田為本,種什么,怎么種,干部應該引導,但不能認為農民什么都不懂,種田全得靠干部。”
請結合“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評析該縣干部“科技興農”的做法。
五、相關信息
(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產生與推廣
從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農村開始逐步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種方式不僅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而且使農民走向了富裕。
1978年,安徽省部分農民冒著“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危險,偷偷地把一些麥田、油菜田承包到自己家里去種,搞起了“包產到戶”。鳳陽縣小崗村便是這項改革的發(fā)源地,當年村干部和十幾戶農民按手印立下大包干秘密協議,協議上寫著:如果村干部坐牢殺頭,其他農戶保證把他們的小孩養(yǎng)到18歲。坐牢殺頭的情況最終沒有發(fā)生,而包產到戶的結果卻是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這便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雛形。
1980年9月,中共中央發(fā)出當時著名的75號文件,對包產到戶的形式予以肯定。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全是自己的。由于“包產到戶”從根本上打破了農業(yè)生產經營和分配上的“大鍋飯”,使農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權,因此受到中國各地農民的廣泛歡迎。到1981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經在中國農村絕大部分地區(qū)推廣。此后,中國政府繼續(xù)不斷穩(wěn)固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鼓勵農民發(fā)展多種經營,使廣大農村地區(qū)迅速摘掉貧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二)政府征求金點子
8歲的小學生王屹磊做夢都沒想到,自己的一封信不僅在報紙上發(fā)表了,而且還開通了101次公交車。當作為特邀嘉賓用手中的剪刀為101次公交車開通剪彩時,他的第一感覺就是自己當了一回保定市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