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
提問:人腦與動物的大腦有什么不同?人腦有什么特殊作用?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腦有著極為復雜的結構和非常特殊的生理活動。人腦與高等動物的大腦相比,二者有質的區別,它們的物質基礎不同,形成的機制不同。這就決定了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只是人腦特有的機能。沒有高度發達的高度完善的人腦這種特殊的物質為基礎,是不可能產生意識的。
提問:既然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只是人腦特有的機能,是否有了人腦,就一定會產生意識呢?為什么?
要弄清這個問題,先給學生提供一個實例:
20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家曾報告,有一個叫安娜的私生女,被她的外祖父慘無人道地關在樓頂的一件房里,不讓她見人,不讓她接觸社會,每天只給她送一些食物和水。當人們發現安娜時,她已經6歲了,既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更不會使用餐具吃食物。科學家們為了使安娜適應社會生活,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收效甚微。4年半后,安娜不幸早逝。但在她死前僅學會了很少詞語,但從未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更談不上有正常人的意識。
提問:這件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有了人腦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識。因為意識的內容不是來源于人腦,而是來源于人腦反映的客觀實在。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客觀存在通過人的實踐作用于人腦時,人腦才會形成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這才有了意識。所以,意識的根源在于客觀存在。
2.從意識的本質來看,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客觀事物在人的實踐中作用于人腦,而人腦又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它們,成為不同的意識現象。
多媒體顯示:
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各種意識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1)正確的思想意識與錯誤的思想意識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提問:如何區分正確思想意識和錯誤思想意識?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面對同一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的反映總會有這樣和那樣的差別。其中最重要的差別就是如實反映和歪曲反映的差別。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包括狀態、性質、變化規律等)的意識,我們稱之為正確的思想意識。反之,歪曲地反映客觀事物本來面目的意識,就是錯誤的思想意識。這二者的區別不在于對客觀事物是否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對客觀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質的反映。
想一想:為什么在平面鏡前很美的人,而在哈哈鏡前變丑了?
教師進一步點明:科學的概念和原理,正確的路線和政策,同實際相一致的計劃和方案,都是正確的思想意識;以主觀想象作出判斷,作出脫離實際的決策,以及宗教中的鬼神觀念等,都是錯誤的思想意識。
宗教觀念中的上帝鬼神,是不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呢?假如這是一種反映,這是一種什么性質的反映?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宗教觀念仍然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一種反映,但這種反映是虛幻的歪曲的反映。
“宗教是客觀世界在人們頭腦中虛幻和歪曲的反映”、“抽象思維是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也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這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因為,第一,它是理解本框題中心觀點 “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障礙。由于學生易把 “反映”理解為“直觀”的等同,因此,從直觀上找 “鬼神”、“抽象思維”和“未來”等同的客觀事物,這當然找不到。第二,認清宗教的本質有助于進一步樹立唯物主義,克服有神論。講解時,可通過課本書第15頁的最下面一段文字,以學生已有的體驗為基礎,說明“宗教”可抓住“玉皇大帝的外貌酷似漢族人,上帝的外貌像西方人,可見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創造神的”、宗教觀念可以在客觀世界找到某種原型。從而理解“反映”的含義。應主要分析為什么是 “事物在人腦中虛幻的歪曲的反映”揭示宗教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