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第一節第二框 實踐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實踐的三種形式及其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分析“實踐的三種基本形式”、“實踐三種基本形式的作用”時,采用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勞動的觀點;懂得科學試驗在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生產實踐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教學難點】改革開放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教學方法】事例分析法、討論法、辯論法等相結合,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什么是實踐?舉例說明。
2.實踐有哪些基本特征?其中最具有實踐本質特征的是哪一個特征?
導入新課:
人們實踐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尤其是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實踐的內容日益廣泛,形式更加復雜。但是基本形式有哪些?其中,哪一種基本形式對人類社會的存在與發展起決定作用?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什么?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學習第二框題。
二、實踐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板書)
1.實踐的基本形式(板書)
多媒體展示:各種實踐形式的圖片
提問:以上圖片分別是什么形式的實踐活動?
(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分析得出:實踐的基本形式有三種,即變革自然的生產實踐活動,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活動,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活動和科學實驗活動。
教師設疑:那么,這三項實踐活動在社會發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2.實踐對社會存在和發展的作用(板書)
材料:
人們為了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資料本身,而且這樣的歷史活動,是一切歷史的一種基本條件,人們為了能夠生活就必需每時每刻的去完成它,現在和幾千年前都是這樣。
──馬克思
提問:人類第一個實踐活動是什么?它的含義是什么?作用、地位是什么?
(學生討論分析得出)
(1)生產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它對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板書)
①含義:人類最早的實踐是物質生產活動,也叫生產勞動、生產斗爭、生產實踐。生產實踐是人們改造自然的活動,是處理人和自然的關系的活動。
②它對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板書)
第一,生產實踐決定著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和發展。(板書)
教師分析:從馬克思的名言中,我們知道,從人類起源歷史看,勞動是人類產生的決定因素,是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以制造工具為特征的勞動,是人類形成的標志。生產勞動對人類生存的意義還在于它貫穿于人類社會的始終。生產勞動不斷創造人們所需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提供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沒有生產勞動就沒有人類的延續和發展。生產勞動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基礎,人類的產生、存在和發展都離不開勞動,離不開物質資料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