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 第一框 哲學的基本問題
有無之辨涉及的哲學基本問題是:萬物的本體是物質世界本身還是在物質世界之外?形神關系表現為哲學上的基本問題,就是思維主體的精神與物質性的形體哪一個是根本的問題。與名實之辨相比,有無之辨關于哲學基本問題的討論就由思維的形式(名)和思維的對象(實)的關系,轉向思維主體自身和物質的關系,這無疑是更為深入了。
理器問題是與道器問題聯系在一起的。“道”與“器”相對,道是抽象的普遍性的概念,器是具體的特殊事物,道的含義與“理”相同,器的構成元素是“氣”,因而道器問題可以歸結為理氣問題。當時的心物之辨和知行問題緊密地聯系著,因為心和物即精神和物質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知(認識)和行(實踐)的反復活動。理氣、心物之辨結合在一起,提出一個重要問題:“氣、理、心”三者哪個是最根本的?氣是物質世界,理是普遍觀念,心是主觀精神。可以說中國哲學發展到理氣、心物之辨,哲學基本問題已經比較明晰地被揭示出來了,通過理氣、心物之辨,圍繞著氣、理、心三者的關系,形成了以張載、王夫之為代表的氣一元論、以二程(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理一元論和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心一元論。最終由王夫之以樸素唯物主義和樸素辯證法相結合的氣一元論,達到了傳統哲學對哲學基本問題的最高水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