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教案
姜老師還把她安排到自己所在的育智學校上學,親自教她學習各種文化知識。慢慢地,小顯風逐漸與班里同學打成了一片,并表現出較強的動手能力……
在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后,“豬孩”甚至還產生了許多高級情緒。比如,她見到客人能按年齡大小和輩分稱呼,并主動熱情地招待客人;每次吃完水果后,她都知道將吃剩的果皮和果核扔到垃圾箱里去;正值青春期的她還喜歡用口紅為自己化妝,并跟著電視學唱流行歌曲等等。應該說,這時的“豬孩”王顯風已基本克服了豬性,更像是一個有教養的城里姑娘了!
1993年8月,19歲的王顯風從育智學校畢業了。此時,她已經能讀寫1200個漢字,會背古詩,能借助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她生活上能夠自理,有良好的衛生習慣,還掌握了做菜、編織、縫紉等多種手藝;她的智商已經上升到69,接近了正常人的最低水平(智商為70),同時社會交往能力也基本達到了正常人的水平。
在課題組的安排下,王顯風告別了與她一起生活了5年的姜玉香老師一家,到鞍山市社會福利院當上了一名服務員。工作中,王顯風表現出了勤勞、善良等優點,受到了福利院職工和孤兒們的喜愛。又經過半年多的觀察,課題組的專家們認為王顯風已經具備了獨立生活能力,于是決定讓她重新回到父母身邊。
1994年3月2日,王顯風終于回到了她闊別多年的家鄉鍋柱子村。大家做夢也想不到,XX年前那個到處亂拱亂爬的“豬孩”,如今竟長成了一個舉止端莊、模樣清秀的大姑娘!顯風的繼父王文乾更是如夢初醒,欣喜的淚水涌出眼眶……
回到農村老家后,王顯風很快便成了繼父的好幫手。她不僅學會了鋤草、收割等各種農活,還每天幫家里洗衣、做飯和喂豬,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也一直由她照料。在這期間,課題組始終沒有中斷對王顯風的追蹤觀察,“后天的教育實驗結果能否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檢驗”,成為課題組的專家教授們這一階段的研究重點。
寒來暑往,轉眼間又過去了3年。課題組對“豬孩”的研究工作已經進行了整整13個年頭。1997年9月,課題組專門邀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兩位著名心理學專家,一起對“豬孩”王顯風的心理發育狀況作最后的鑒定。鑒定會上,王顯風面對專家們的各種提問,言語表達準確自然,行為舉止文明得體,對原來在學校里學會的大部分知識和技能仍記憶猶新……最后,專家們得出了一致的鑒定結論:王顯風心理發育狀況十分穩定,已經是一名智力接近正常、能夠自食其力的女青年了!
至此,這項長達XX年之久的拯救“豬孩”人性的行動,終于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豬孩”當媽媽,科學與真情創奇跡
1998年,經親友們牽線搭橋,王顯風與同鎮大高村農民李俊來確立了戀愛關系。1999年12月20日,在親友們的一片祝福聲中,兩個情意相投的年輕人走進了新婚洞房。
小兩口婚后的日子是幸福而甜蜜的。XX年8月,王顯風懷孕了!XX年5月2日凌晨,懷胎十月的王顯風在家人們的期盼中順利地產下一名男嬰。小寶寶身體健康。5月30日,姜老師和原“豬孩”課題組的部分專家一起專程趕到臺安,看望了正在家中坐“月子”的王顯風。原課題組組長、71歲的心理學專家趙聲詠教授不顧一路的顛簸勞頓,一進屋就開始動手給顯風的小孩做起了全面的健康檢查……“完全正常!”當她微笑著向大家宣布檢查結果時,所有關心母子倆健康的人們都不禁輕輕地舒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