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框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c.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由于人們的推動
d.只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就能實現事物的發展
5、指出:“要做到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這段話主要體現了( )
a.事物發展的曲折性 b.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
c.與時俱進的發展觀 d.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6、唐代詩人劉禹錫在一首詩中寫到“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此詩說明的哲理是( )
a.事物是不斷發展的,舊事物阻擋不住新事物的產生和成長
b.新舊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c.事物內部的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原因
d.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高考演練】
XX年的國務院機構改革也稱作“大部制”改革。
1、(08天津卷32)“大部制”改革是1982年以來我國第6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我國的行政機構改革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蹴而就。這體現了( )
a.發展是循環往復的過程 b. 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c.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 d.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要有創新精神,與時俱進,學會創造性思維。我國工商機關高度重視市場的食品質量問題,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創新食品質量監管方式,如實行安全分類監管、食品市場準入等,降低了食品違法案件數量。回答24~26題。
2、(08重慶卷)25.監管方式創新屬于
①認識創新 ②制度創新 ③實踐創新 ④思維創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常用原理]原理名稱:物質與運動不可分
原理內容: 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 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 物質離不開運動, 即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運動; 運動是物質的運動, 運動離不開物質, 物質是運動的主體, 物質與運動不可分割。
方法論: 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善于在運動中把握事物,不能靜止地看問題。
錯誤傾向: 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 以及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觀點。
原理運用: 聯系生活中的實際, 說明我們要用運動變化的觀點看問題, 做到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避免諸如“刻舟求劍”的錯誤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