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教學設計
[課件展示]李約瑟博士《中國科技》
板書: 2、獨領風騷的科學技術
[問題探究]:科學技術知多少?
(1) 列舉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一口氣能說多少?
(2) 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有那些?
(3) 對世界的影響如何?
[合作學習]請學生代表回答問題,并分析科學技術的地位
播放視頻:《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全世界僅存的一項古代“生態工程:都江堰
[合作學習]請總結歸納科學技術的地位、特點和意義。
(幻燈片)2、獨領風騷的科學技術
(1)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
(2)中國的科學技術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地位: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②特點:總的來說,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行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③意義:中華民族在認識、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國人民勤勞、
智慧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引導過渡](展示地圖)在華夏大地上誕生的中華文化受特定的地理 歷史經濟政治等因素的影響,各地方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色
板書二、博大精神的中華文化之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情景設置]誰不說俺家鄉好
[交流討論]俺們這嘎都是東北人,說說咱們家鄉的文化特色,分析飲食習慣的原因
[引導過渡]對我們東北的文化特色同學們都很了解,但我們國家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我們看看不同區域文化的特色,
[課件展示]你知道這是哪里嗎?(民居建筑 民歌類)
提示:1 貴州: 屯堡 2. 江蘇周莊 茉莉花3.;福建土樓 客家山歌 4蒙古:氈房 吉祥三寶 5陜北 窯洞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學生活動] 分成四小組,請學生代表回答問題
[問題探究](1)分析區域文化各具特色的原因,
[老師總結] (1)成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課件展示]《狼圖騰》探究草原文化對中原文化的影響
從地域上說,中華文化大致由黃河領域 長江流域和草原文化組成,指北方草原特定歷史地理范圍內的文化。歷史上有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具有深遠文化意義的事件。公元前3XX年,趙武靈王為了增強軍事實力適應戰爭的需要,毅然決定仿效北方的游牧民族,改“博衣寬帶”的華夏服飾為上衣下褲的“胡服”,廢除傳統的車戰,改學騎射。“胡服騎射”對中原民族服飾和軍事制度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隨著蒙 滿入主中原,更將民族文化融入中華文化的血脈之中,它極大地促進了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華夏文化與胡族文化的融合,如果沒有這種融合,就沒有博大精神的中華文化,而也正是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使中華文化獲得了更加蓬勃旺盛的生機,推動了中華文化的發展。
[問題探究] (2)不同區域文化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呢?
[學生回答](2)不同區域文化之問的關系: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各區域文化都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和諧共處與中華文化之中,題材豐富、風格多樣的各地民歌,共同組成了中國民歌的寶庫.如果沒有各具特色的菜系也就沒有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正因為各個區域文化的存在和發展,才使得中華文化寶庫的內容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帶有明顯自然環境特色和社會人文特點的地方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共同推動著中華文化的發展,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