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學常識》第五課 認識的根本任務教案
小結:
從現象和本質、規律的區別看,認識了現象不等于認識了本質(板書)
從前面舉過的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反映事物現象的感性認識同反映事物本質的理性認識相比較,哪一個更正確、更可靠呢?
冬天的鐵板似乎比石頭、木塊的溫度低,夏天的鐵板似乎比石頭、木塊的溫度高,這種由假象產生的錯覺,其正確和可靠性當然無法與正確反映了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理性認識相比。
即使感性認識是正確的可靠的,不是假象,沒有錯覺,那又如何呢?如例一中列舉的商品經濟的現象,例二中列舉的熱現象,雖然都是真實可靠的,但是,它只是如實地反映了事物外部現象的某些方面,是多變的,而沒有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當我們正確地認識了商品的本質和價值規律,對價格與供求的關系變化,企業興衰的原因的理解就深刻得多了。我們理解了熱的本質和熱力學規律,對各種熱現象的認識也就深刻得多了。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毛澤東選集》第一卷)這里所說的理論,就是理性認識。
同學們看一下教材第12頁的"比一比",請回答"兩個階段的認識有哪些不同,哪個更為深刻?"學生分析,教師歸納。
理性認識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比感性認識更正確、更可靠、更深刻。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所以,認識不能停留在對現象的認識上,不能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而要通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小結:從認識的程度、水平看,認識需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板書)
第三,認識本質是很不容易的,人為什么還要花大氣力去認識事物的本質?這就涉及到
認識的作用、認識的目的問題。
提問:人為什么要認識世界?
第一課中曾告訴我們,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通過指導人的實踐活動能推動事物的發展。所以,人們認識世界是為了用正確的認識指導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那么,什么樣的認識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呢?
小結:從認識的作用看,只有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板書)
感性認識能不能指導實踐?能。但只能照方抓藥,依葫蘆畫瓢,只能機械模仿,照抄照搬。而理性認識則不同,特別是正確的理性認識,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對人們的實踐活動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這種正確的理性認識,我們通常稱之為"真理"。
①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尤其是其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板書)
、谡胬硇缘恼J識系統化,就形成科學理論(板書)
⑧科學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板書)
教材中引用了奧斯特、法拉第關于電流的磁效應和電磁感應現象的認識,科學家們在這些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而創立了電磁學等理論。在這些真理性的認識和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大規模利用電器的時代到來?
教材中還講到鄧小平理論對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巨大的指導作用,并將繼續發揮更大的指導作用。
關于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事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