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教案
云岡石窟東西長約1公里,現存大小洞窟共53個,規模較大的洞窟約有22個。小龕1100多個,大小造像5.1萬尊。高者17米,小者1厘米。云岡石窟歷史悠久,從修建上大體可分為三期工程。每一期工程都各具特色,每期工程都是當時社會歷史的真實寫照。最早的工程為“曇曜五窟”(16-20窟),位于西部東頭。開鑿于文成帝初年(即453年),屬皇家工程。窟平面為馬蹄形,穹窿頂,仿印度草廬式和游牧民族氈包式。這種結構從力學上講為拱形式,防震能力強,有較大的支撐力,不易塌毀。這是早期工程窟式的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主像以三世佛為主,還有釋迦牟尼、彌勒菩薩,外壁雕滿千佛。這是早期工程的造像內容的顯著特點之一。主佛形體高大,占據窟中主要位置。佛面方圓,深目高鼻,上身內著僧祗支,外著袒右肩或通肩大衣。菩薩戴高寶冠,胸飾頂圈,短瓔珞,戴臂釧,下著羊腸大裙。早期工程突出了“皇帝即當今如來”的政治佛教的主題,獲得了“人神”合一、“政教”合一的效果。(3)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于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16~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余處,現在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并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產生于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意境深遠、構筑精致、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范和代表。蘇州以園林見長讓人感嘆園藝的巧奪天工,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為代表的古典園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4)秦兵馬俑博物館位于西安臨潼縣秦始皇陵東1.5公里處,是秦始皇陵的從葬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1987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目錄。1974年的這一發現震驚中外,1975年國務院批準在一號坑原址上建一座占地16000平方米的博物館,并于1979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二號和三號展坑陸續于1989年和1994年正式展出。1999年6月,又奇跡般地發現彩色兵馬俑,其高超的彩繪藝術和富有力感的造型再次向世人展現了西安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思考] 中華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的收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