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第一節(jié)第三框 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3、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社會的貢獻(多媒體顯示)
請同學們思考三個問題:
一個社會如果貢獻等于索取,社會是什么狀況?
一個社會如果貢獻小于索取,社會是什么狀況?
一個社會如果貢獻大于索取呢,社會是什么狀況?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jié):一個社會要滿足個人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首先需要把這些財富創(chuàng)造出來。社會成員如果只想從社會上索取,而少于風險,這個社會就會倒退,甚至會不可能存在,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也失去了保證。
(多媒體顯示)(1)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本保障。
請同學們思考:魏青剛、黃伯云這等人的人生價值是如何體現(xiàn)的?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jié):人生價值包含兩個方面,這兩方面都標志著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魏青剛、黃伯云等等任何人要想生存和發(fā)展下去,都需要從社會中索取,需要社會的尊重和滿足 。但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需要以個人對社會的貢獻為基礎,離開了他們所做的感人事跡,他們獲得不到這么大的社會的尊重。因此當我們講到人生價值的時候,雖然離不開但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但最主要的是要看個人實實在在為社會做了些什么。因此,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中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志,也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可靠標志。一個人人貢獻的家庭,是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個人人貢獻的集體,是一個溫暖的集體;一個人人貢獻的國家,一定會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多媒體顯示)(2)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志。
(多媒體顯示)(3)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可靠標志
學生活動:尋找感動,請同學們尋找曾經(jīng)感動過我們,幫助我們的人物,交流、發(fā)言。
教師總結(jié):同學們在自己的身邊,有這么多人為同學們的成長和成才創(chuàng)造了條件,他們?yōu)樯鐣鲐暙I的形式主要物質(zhì)貢獻和精神貢獻兩種。
討論發(fā)言:在感動我們的人物中,你認為白芳禮和黃伯云的貢獻誰的更大?
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多方面的,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即要看他的物質(zhì)貢獻又要看他的精神貢獻,特別要重視精神方面的貢獻。
多媒體顯示:4、物質(zhì)貢獻和精神貢獻
教師點評: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往往注重物質(zhì)貢獻而忽視精神貢獻。但是我們感到在感動我們的人物中,我們無法確定誰比誰的貢獻更大,魏青剛為了一個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進三出,危險面前,義無反顧,他雖然沒有救活落水女青年,但是他三次下水救人的精神帶給了我們深深地感動;黃伯云,所發(fā)明的飛機剎車片所帶來的物質(zhì)貢獻以及他傾二十年磨礪不到的堅忍不拔的精神給我們帶來持久地激勵和感動;白芳禮老人17年來蹬三輪車捐資助學帶給我們更多的是精神的感召;我們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既要看他的物質(zhì)貢獻,又要看他的精神貢獻。白芳禮老人的事跡感動了大江南北,在老人逝世后,有人在網(wǎng)上建立了《白芳禮老人網(wǎng)上紀念館》,(多媒體顯示)不少網(wǎng)友前往悼念,他們在表達自己的崇敬之心的同時,也深受老人高尚精神的感召,決定繼承老人的事業(yè),這種精神的力量教育和激勵著越來越多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出更多的物質(zhì)貢獻。
(多媒體顯示)
(1)人生貢獻的兩種形式:物質(zhì)貢獻和精神貢獻
(2)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即要看他的物質(zhì)貢獻又要看他的精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