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三輪復習技巧與策略
1. 重基礎,抓主干,提高中低檔題的得分率雖然高考是選拔性考試,有一定難度,但總要考核一些基礎知識,如xx年全國卷ⅰ第3題西氣東輸的西部起點、卷ⅱ1~2題人口再生產示意圖的判讀、36題讀西亞圖、39題地形區的判讀等。受考試時間的限制,命題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會突出對主干知識的考查。因此在全面復習的同時,必須突出對主干知識的掌握。
2.重圖表,抓讀圖,提高空間判讀及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
讀圖能力的差異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復習中應將文字系統與圖像信息有機結合,運用圖像構建空間概念,理解概念和原理,把握規律,獲取和解讀信息。教給學生定位的方法,學會利用經緯網、海陸位置等各種方法進行定位,以免因定位不正而導致答題偏題。
3.重表達,抓結構,提高整合知識的能力
近年高考試題對表達的要求在提高,必須加強訓練。要避免問現象答本質、問原因答結果、問特征答成因、問條件(影響)只答有利方面、不答不利方面,只答自然方面、不答社會經濟方面。只有掌握知識結構,掌握描述和分析問題的方法,才能描述全面,分析透徹。如對全國卷ⅱ簡述b平原發展耕作業的自然條件、北京卷簡述井岡山旅游區的自然地理特征等的回答,都必須有相應的知識結構。
4.重熱點,抓分析,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熱點是高考的重點。復習中應注意把熱點所反映的教材知識點、知識體系弄懂,并能靈活運用 。要運用課本知識去分析說明熱點問題。
5.重創新,促思維,加強利用新情境認識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高考倡導設置新情境、提出新問題,但原理一般來源于課本,考生可通過對相關知識的遷移來回答。如把熱力環流遷移到城市與郊區的環流、海陸風的形成等,把魯爾區的形成條件、衰落原因、綜合整治遷移到遼中南工業基地,把京九鐵路建設的區位因素遷移到青藏鐵路、泛亞鐵路等。
6.重單科復習,少跨學科綜合,提高復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目前,大部分省區實行“3+文綜”考試,命題以學科內綜合為主,近年文綜卷就是政史地知識的拼盤。因此文綜復習必須堅持抓好單科教學。
專題一 地球運動規律與光照圖
國際標準時xx年7月4日5點52分,美國宇航局(nasa)重達372公斤的銅質撞擊器,與距地球約1.3億千米處的坦普爾1號彗星成功相撞,完成了人類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開啟了人類航天的新紀元。“深度撞擊”要達成的科學目標包括:首次直接探測彗核內部的物質;了解彗核表面的構成、密度、強度及其多孔性;通過比較,研究彗核表面和其內部物質的關系;了解彗星演化的歷史;揭開地球生命形成之謎等。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1~3題:
1.(基礎題)此時北京時間是( )
a.7月3日21點52分b.7月3日13點52分c.7月4日13點36分d.7月4日13點52分
2.(中等題)探測器成功撞擊彗星時
a.全球大部分地區是7月3日
b.地球位于公轉軌道的近日點附近,公轉速度較快
c.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以后太陽直射點將向北移動
d.北半球晝長夜短,以后白晝將逐漸變短
3.(基礎題)關于彗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呈云霧狀的獨特外貌
b.哈雷彗星繞太陽公轉運動的周期是76年
c.著名的獅子座流星雨是彗星尾部留下的碎屑物質同大氣摩擦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