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三輪復習技巧與策略
10.(難題)讀某地某時氣溫垂直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此地終年干燥,其氣候類型可能是 氣候。
(2) 地面逆溫層常出現在晴朗的夜晚,
日出前后厚度最大,試簡要說明原因:
(3)此地附近有座高山,山頂有皚皚積雪。這座高山的海拔高度至少在 m以上。
(4)圖上適當位置用斜線繪出臭氧層,如何避免兩極地區臭氧層遭受進一步破壞 。
(5)南極地區無太陽紫外線輻射的范圍達最大面積時,下列同期圖示正確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第(1)題根據終年干燥,可知有熱帶沙漠、溫帶大陸性、苔原和冰原四種類型。從近地面氣溫18℃排除后兩種。再利用圖中給出的18km的對流層厚度,得出此地位于低緯度,從而將中緯度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排除。逆溫是指對流層大氣中的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現象。逆溫層的出現阻礙了空氣垂直運動的發展,致使大量煙塵、有害氣體污染物在其下聚集,加劇空氣污染程度和大氣能見度,許多大氣污染事件的發生都與逆溫層和靜風條件有關。近年來逆溫已成為高考的重要考點之一。形成逆溫的原因有多種,第(2)題主要是利用學生已學過的地理知識解釋輻射逆溫的形成機理。第(3)題考核氣溫隨高度遞減的一般規律。附近的山頂上有積雪,溫度當在冰點,因周邊地區氣候干燥,由于降水多造成積雪低的可能性不大。在利用對流層大氣6℃/1000m的遞減速率計算時,最易出現的錯誤在于,一是利用近地面溫度還是逆溫層頂的溫度;二是利用逆溫層頂的溫度與0℃之間的溫差計算出兩地區相對高度為4000m之后,是否忘了應該加上逆溫層1000m的高度。第(5)題應抓住南極地區無太陽紫外線輻射的范圍達最大面積之際,應是極夜范圍最大之時,為6月22日,正值南半球冬季這一關鍵,結合所學知識得到結論。
[答案](1)熱帶沙漠(2)晴朗的夜晚,地面輻射散熱快,至日出前后地溫降至最低,受其影響,近地面氣溫亦降低,而上層大氣降溫慢而形成(3)5000米(4)繪圖如圖(斜線打在30km—平流層頂范圍)大幅度減少含氯氟烴的使用量,積極推廣使用無公害制冷劑。(5)a
專題四 海洋水和陸地水
讀我國某河流流量曲線圖回答1~2題:
1.(基礎題)圖中a、b、c表示該河流的三種主要補給形式,其中c表示的補給形式應該是
a.大氣降水b.冰川融水c.湖泊水d.地下水
2.(基礎題)有類似特點補給的河流一般位于我國的
a.華北地區b.西北地區c.東北地區d.長江中下游地區
讀右面水循環示意圖回答3~5題。
3.(中等題)若圖中數碼①②③④分別表示海洋水、大氣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則數碼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a.海洋水、大氣水、地表水、地下水
b.大氣水、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