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三輪復(fù)習(xí)技巧與策略
[答案](1)9℃ 14℃(2)南半球 溫度從南到北逐漸升高(3)南部 南部地區(qū)的等溫線比北部地區(qū)密(4)北 低 冬 乙(5)山地 寒流
9.(中等題)讀右面的等高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數(shù)碼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稱:
① ② ⑥ 。
(2)③④兩地的垂直距離為 米,若兩地圖上距離為3厘米,其實際水平距離是 千米。
(3)小河干流的流向大致是 。
(4)計劃在該區(qū)修建一座壩頂海拔為250米的水庫大壩,在圖中用“ 〓 ”畫出最佳壩址的位置。在圖中用虛線畫出該水庫的集水區(qū)域范圍。
(5)有ac、bc兩種把水引到c處的方案,應(yīng)選取
線。理由是 。
(6)若在甲、乙、丙三處中選其中一處修梯田,以 處最好,原因是 。
[解析]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不同等高線重疊的是陡崖;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平緩。當(dāng)?shù)雀呔呈閉合曲線時,由外向內(nèi)增高的,為山峰;由內(nèi)向外增高的,為洼地、盆地。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河谷;向低處凸出的為山脊。兩個山峰之間相對較低的部位,形似馬鞍,為鞍部。③④兩地的垂直距離實際就是③④兩山峰的相對高度。小河流向應(yīng)注意箭頭和指向標(biāo),這里是指干流流向。ac和bc的引水問題,不要被距離遠(yuǎn)近所迷惑,而應(yīng)選擇水是從高處向低處流的實質(zhì)。開辟梯田,應(yīng)考慮平緩的坡度、灌溉水源和修建水庫后可能被淹沒等條件,所以選在丙處最好。
[答案] (1)鞍部 山谷 陡崖(2)143 6 (3)自北向南流(4)圖略(前者畫在盆地開口處,畫到250米等高線處;后者沿山脊線畫)(5)ac ac雖然引水距離稍長,但水從水庫引出后可以順著地勢進行自流,而c處地勢比b處高,不便于自流引水(6)丙 ①丙處地勢平坦,有利于修梯田 ②丙處的地勢比水庫的水位低,有利于引水灌溉③乙處修建水庫后會被淹沒。
10.(難題)右圖是我國部分地區(qū)春季某時的氣壓分布圖,讀圖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圖中ef是脊線還是槽線 。
(2)a、b、c、d是四條鋒線,屬于冷鋒的是 。
(3)圖中大陸上的強高壓名稱是 ,就氣流狀況而言屬于 ,這時我國廣大的東部地區(qū)盛行 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