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三輪復習技巧與策略
6.a(在同一幅等高線圖上,我們常根據等高線的疏密來判斷風力的大小。在相同比例尺的地圖上,可根據等高距來判斷坡度的大小,等高距大,坡度也大。在等高距相同的地圖上,可根據比例尺來判斷坡度大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單位距離的高度差越大,坡度越陡。)
7.b(根據題干中“等時線”的概念,或根據平時學習過的“等值線”的概念推測出“等時線”的含義,判斷出“等時線”的疏密狀況與車速之間的關系:越密集,車速越慢;越稀疏,車速越快。由于p點南方的等時線最稀疏,所以車速最快。或根據平時的生活體驗: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行駛的距離越長,車速越快;行駛的距離越短,車速越慢。由于p點南方的等時線距離p點的距離最遠,所以車速最快。)
8.(基礎題)讀右面的等溫線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圖中甲地的氣溫約為 ,乙地的氣溫為 。
(2)圖示地區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 ,判斷依據是
。
(3)圖中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相比溫差較大的是 ,判斷依據是 。
(4)圖中甲地的等溫線在向 凸出,與同緯度地區相比溫度較 。如果甲處為陸地,乙處為海洋則此圖是該地區 季的等溫線圖,如果甲、乙兩地的溫度差異是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而形成,此圖是該地1月份等溫線圖,則甲乙兩地中位于陸地的是 。
(5)如果圖示地區都在陸地,甲地地形可能是 ,如果圖示地區都在海洋上,甲地海水溫度可能受 影響。
[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讀出甲地在8℃等溫線與10℃等溫線之間,故甲地的溫度約為9℃,乙地在14℃等溫線上,故其溫度為14℃。第(2)題根據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規律,結合圖中溫度從南向北升高,得到該圖所示地區位于南半球。第(3)題從等溫線的疏密判斷溫差的大小,在同一幅圖上等溫線密,溫度差別大,故圖中北部地區溫差較大。第(4)(5)題考核等溫線彎曲表示的氣溫分布情況及其形成原因,是等溫線判讀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圖判斷甲地的等溫線在向北凸出(注意不能回答為向上凸出),因為此圖在南半球,故等溫線是向低緯度凸出,表明溫度比同緯度地區低,根據夏季陸地溫度高于海洋,得到此時南半球是冬季。根據1月份是南半球大部分地區溫度最高的月份,可以代表南半球夏季的溫度分布情況,夏季陸地溫度比同緯度海洋上高,等溫線向高緯度凸出(在南半球向南凸出)故甲乙兩地中乙處位于陸地,甲處位于海洋。從同緯度地區地勢越高,溫度越低,甲地溫度比同緯度地區低,得到甲地的地形可能是山地,根據同緯度寒流經過地區溫度較低,得到甲處有寒流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