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電池
[評述:在了解原電池作用的 ,分析原電池的構造。而且,教師對構造的教學是通過四個實驗,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比較,然后獨立歸納出構成原電池的條件。這是教師在能力培養的要求下,作出的別具匠心的安排。學生在通過這一過程的教學后,不僅獲得了知識,也提高了學習能力。]
生(13):第一是有兩種金屬;第二是有電解質;第三有要導線。
師:是否一定是兩種金屬?
生(13):也可以金屬和非金屬。
師:如果是兩種金屬,要求兩種怎樣的金屬?
生(13):一種金屬在金屬活動順序中排氫前面;一種排在氫的后面。
師:原電池可由兩種活潑不同的金屬作電極,一種金屬比較活潑,一種金屬比較不活潑,這是相對比較來說的。兩種金屬不一定要一種排在金屬活動順序表氫前,一種排在氫后面。如兩種金屬都排在金屬活動順序表氫后面,只要活動性不同也就可以。當然也可以由一種金屬和一種非金屬作電極,非金屬主要是指石墨。如zn-c是一種金屬和一種非金屬作電極;zn-ag是一種活潑的金屬與一種較不活潑的金屬作電極。兩電極必須插入電解質溶液。注意!一定要溶液,電解質溶液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陽離子參加電極反應,如稀硫酸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氫離子,h+參加電極反應;硫酸銅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銅離子,cu2+參加電極反應。[稍停]
現在總結一下,歸納一下:“構成原電池的條件”,請記錄:[學生記錄]第一,必須有活動性不同的兩種金屬,或金屬和非金屬作電極;第二,兩電極直接插入電解質溶液;第三,正常工作的原電池兩電極,必須用導線連接起來。實驗一、三的裝置是原電池,它們完全符合構成原電池的三個條件。實驗二、四的裝置不是原電池。實驗二,兩塊鋅片是同種金屬,不符合必須要有活動性不同的兩種金屬作電極的條件;實驗四的酒精溶液是非電解持溶解,不符合兩電極必須插入電解質溶液的條件。
下面請大家再進一步研究一下:(1)zn、c、稀h2so4,(2)zn、ag、cuso4溶液--這兩個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鋅片、石墨棒插入稀硫酸,用導線連接后,石墨棒上產生什么氣體?怎樣會產生的?鋅片上發生了什么變化?怎樣會發生的?××同學。[指定學生]
[評述:這里重復地研究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教學要求與前面是不同的。上課開始階段的研究,屬于識記水平,只讓學生識記一下,獲得初步理解;現在研究原電池工作原理,則要求學生從簡單應用,達到直接應用的學習水平。教師可以在觀察學生應用的現場,了解學生是否已經真懂,而且可以對學生難免出現的一些錯誤,及時作出糾正。例如,在電解質為硫酸銅溶液時,正極上究竟是什么物質發生了還原反應,這是原理的應用。課堂上的條件很好,有實驗可以觀察,也有條件作理論分析,糾正學生錯誤是并不困難的。在這里,任課教師安排教學時,考慮得到周到,要求學生會操作,會口述和會正確書寫電極反應式,這類教學是很細膩的。]
生(14):石墨棒上有氫氣產生,硫酸溶液中的氫離子,在石墨棒得到電子變成氫原子,兩個氫原子進一步變成氫分子。
師:這是什么反應?
生(14):還原反應。
師:鋅片上發生什么變化呢?
生(14):鋅不斷溶解。
師:鋅片上的鋅原子失去電子變為鋅離子,進入溶液。這是什么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