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電池
在教學中,教師的主體任務是向學生提出問題、揭露矛盾、引導思考、組織活動(或實驗)、解答疑難和指引進一步學習的途徑。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去學習。用“喂”和“填”的辦法進行教學,雖然可以使學生學起來輕易一些,但正因為輕易了,就妨礙了學生的鉆研精神的培養和自學能力的提高。本堂課的教學基本上避免了“代替學習”的舊模式。同時,也反對了所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模糊教學的具體目標的做法,防止走向另一個極端。它保持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較好的統一。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不可能十全十美,會出現一些曲折。在班級教學中,各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曲折去“借題發揮”,幫助一部分設疑、解難,使這些學生跟上全班水平。在教學中的一些“迂回”,有時對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也是需要的,可以使他們在“回旋”中培養再現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在這個問題上,如何掌握“火侯”,這是教師的教學的教學藝術。本堂課的教學,在這方面似可更放手一些。
未來的文盲將不是那些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