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節《家政與生活技術》課---對家庭生活的幸福體驗
學情分析:《家政與生活技術》對學生來說一門全新但又貼近生活的一門技術課程,首次在中學開設這一課程對學生正確理解“理想的家庭生活”是非常必要的,本節通過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導學生加深對幸福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和評價能力,讓更多的學生關注自己的家庭生活,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提升生活的品位,在家庭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學目標:
1、體驗幸福的真諦,理解家庭生活對人生幸福追求的重要價值;
2、理解家政的含義、內容,以及家政對創建幸福的家庭生活的積極作用;
3、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歷,對幸福的家庭生活形成積極的情感,形成創建幸福家庭生活的意愿;
教學重點:體驗幸福的真諦,理解家政的含義、內容,以及家政對創建幸福的家庭生活的積極作用
教學難點:理解家政的含義、內容,以及家政對創建幸福的家庭生活的積極作用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通過情境引入、討論法及任務驅動等方法,緊緊圍繞“什么是幸福?”這一話題,讓學生體驗家庭生活的幸福真諦,理解家政對創建幸福的家庭生活的積極作用。
教學環境:教師制作的課件、下載的視頻、圖片等。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課:
提問思考:什么是幸福?
[老師講解]:有的人認為幸福"就是平平談淡,從從容容地生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論偉大還是平凡。……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對幸福的追求、對幸福的體會是不同的,但人們對幸福的向往是共同的。請同學們看一段視頻:
播放“范偉(表演的)眼中的幸福”視頻
學生思考、聽教師講授、觀看視頻理解幸福
新課教學
一、什么是幸福?
閱讀教材第二頁,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有關“幸福”的內容,請同學們討論“幸福是什么?”
教師講述“我的幸福故事”
討論回答,表現的積極熱烈;認識到個人的幸福體驗與家庭生活密切相關;明白家庭生活是幸福的很需要源泉。
二、家政的含義及所包含的內容
我們將要學習的《家政與生活技術》,是一門關于家庭生活的管理和規劃、交流和分享的技術課程。它是一門親切而有趣的課程,它和我們每個人都那么息息相關。在這門課程中,我們將學習基本的家政知識,了解中外典型的家政理念,掌握管理家庭、規劃生活的方法和技巧。這門課可使我們更加熱愛家庭、珍惜家庭,并能增強我們構建幸福家庭生活的自信心。同時,我們也能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在日常家庭生活中。
家政是指以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綜合運用各方面的知識,對家庭生活進行科學化設計與管理。課程與生活聯系緊密。家政滲透到我們生活的細枝末節,內容十分豐富,不僅涉及物質生活,同時也包括精神生活,本模塊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家庭文化、家庭生活、人際關系、家庭氛圍的營造,家庭危機的應付,家庭理財、家庭消費、家庭保健、疾病預防,常見疾病的家庭護理等等”,
理解家政的含義、內容
閱讀教材中“荸薺中的幸福”
加深對家庭幸福生活的體驗。
小結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是人們最好的避風港。幸福的家庭生活是我們健康成長、快樂學習、順利工作的動力源泉。但幸福的家庭生活并不是唾手可得的,它需要我們去用心經營、去科學規劃與管理、去和家人實現有效的交流,分享快樂、分擔憂愁。讓我們從書本、從社會、從家人身上汲取經驗和智慧,也和家人一起實現夢想;讓我們走進精彩的家政世界,構建幸福的家庭生活,編織自己美好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