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議論文
以上簡要地分析了議論文中論據運用的原則和方法,廣大中學生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還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加以揣摩,并加以貫徹落實。我們相信,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如果能處理好論據的運用,那么你的議論文一定會更具有邏輯性,更具有說服力。
三、議論文的平行結構
議論文結構中較為常見的是平行結構。平行結構是指在論證某個觀點或論題時,將其分解成具有一定聯系的幾個方面來加以論述,而這幾個方面都是從屬于中心論題或觀點的,它們之間地位平等,呈平行關系,故稱平行結構。依據平行結構與論點(或論題)的關系,我們可以將其大致分成如下幾類。
(一)分解類。論證中平行結構的幾個方面是對中心論點的展開與說明,是中心論點的具體化,恰似文章結構中的總分關系。如初語教材中《理想的階梯》一文,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奮斗是理想的階梯”,并列的幾個部分可以說是對“奮斗”一語的分解與具體化:
1、刻苦勤奮,是理想的階梯;
2、珍惜時間,是理想的階梯;
3、迎難而上,是理想的階梯。
一些抽象的文題,如《知識就是力量》、《時間就是一切》等常用此類結構布局謀篇來進行論證。
(二)闡述類。論證中平行的幾個方面是對中心論點的屬性和思想意義的揭示與闡發,是作者對某一論題思索認識的結果。比如某年華東六省中學生作文大賽中的一篇奪魁作文——《這山望著那山高新解》,作者在辯證地引出學習、工作應有這種精神后,便用了一組平行結構來闡述它的含義:
1、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一種永不滿足的精神;
2、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
3、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一種進取開拓的精神;
4、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一種力爭上游的精神。
此類形式最能顯示出作者思維的深刻程度。闡釋類的議論文,如《談理想》、《說自信》等,很適宜采用此類結構。
(三)利弊類。議論文常要論述某種主張、做法,而要證明應不應這樣做,最好的方法莫過于談作用說危害了。比如宋代羅大經的《鶴林玉露》中有一篇精短議論文《勤有三益》,作者為了說明“為人當勤勞”這一觀點,就采用了如下的平行結構:
1、勤勞,可以有所獲免饑寒也;(創財)
2、勤勞,可以有所勞延壽考也;(健體)
3、勤勞,可以有所事遠淫邪也。(修身)
又如1995年高考優秀作文有一篇作文叫《寬以待人,嚴于律己》,作者在論證時,也用了此種結構:
正確態度:寬于待人,嚴于律己。
1、寬以待人,才會有知人之智;
2、嚴于律己,則會有自知之明。
論述得既簡明而又頗有深度,得了很高分數也就不足為怪了。
論述主張、做法類的議論文常用此形式,如《學生要不要參加家務勞動》、《課外閱讀小議》。
一般來講,在應試議論文的寫作中,適時恰當地采用平行結構,有如下一些好處:
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條理分明。議論文重在闡明道理,而要說明某個問題,如能分成幾個方面來進行論述,往往可以使議論顯得有條不紊,多而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