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議論文
當然,文章的布局方式多種多樣,提出論點的方法也遠不止一種。但學會了文章起筆提出中心論點和下面自然段的首句提出分論點的寫作方法,就掌握了議論文如何發揮論點的威力的一種技巧。而根據題意和議論實際的需要,靈活熟練地運用這種開門見山提出論點的方法,對我們寫好議論文來說,是有著很大的實用價值的。
三、選擇合適的角度,打開議論的思路
寫文章最怕文思枯竭。常見有些同學拿到作文題后,咬著筆桿,愁眉不展,半個時辰過去,紙上還沒有落下一字。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就是思路閉塞。
思路為什么會閉塞?除了腹中空虛,缺乏寫作材料,因而難以下筆之外,還在于不會選擇寫作角度。達•芬奇的老師佛羅基奧說:“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比方說,把頭抬高一點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點看,這個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這番話,形象地闡明了畫蛋可以取不同的角度。寫議論文也是如此。由于議論的對象即客觀事物的存在形式及其內涵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使事物具有多側面的特點。“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中的這兩句詩,就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不同側面各有自己成“峰”成“嶺”的特征。
明白了這一點,那么不管是命題作文還是看材料作文,題目本身必然提供了多種議論角度,我們的思路完全不應該閉塞。
1987年語文高考,上海試卷的議論文寫作題出得很“巧”:《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要求考生從五十年前發生的“七•七”事變這一血的事實中引出感想。把歷史和現實巧妙地聯系起來,使這道作文題有了獨特的視角,透出了新意。而且,題目是出人意料的:命題在七月七日之前,卻想到了七月七日這個語文高考的日子,可見命題者的宏觀指導思想和獨到的匠心。然而,只要細心地思考一下,盡管“五十年前的今天”這個概念具有明確的、獨特的涵義,但從這個事件中可以引出的經驗教訓卻是多方面的,“有感”的天地是十分寬廣的,也就是說,本文提供了多種寫作角度。歸納一下,可以選擇下面十個角度發表感想:
(1)團結就是力量
(2)落后就要挨打
(3)救國、報國、振興中華
(4)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5)保衛和平,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
(6)堅持黨的領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7)要不畏強暴、敢于抗爭,正義之戰必勝
(8)發揚延安精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9)期望國共再度合作,期望祖國早日統一
(10)只有改革,才有出路
上述每一個角度,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七•七”事變導致八年抗戰留給人們的思索,其中有經驗、有教訓、有聯想、有啟迪,無疑都屬于“有感”的范疇。有一位考生抓住“落后就要挨打”的角度,文章這樣開頭:
“落后就要挨打”,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八年抗戰,數千萬同胞喪生在敵人的屠刀下,中華大地,血雨腥風、尸骨遍野,這是何等慘痛的教訓!如果我們強大,日寇的鐵蹄又怎敢踐踏我們的國土?歷史已翻過了一頁,但是,“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警世格言,在今天仍然值得我們每一個龍的傳人深思。
作者在文中提出“振興民族的重任已經歷史地落在我們的肩上,是立志改革前進,還是繼續落后挨打?在蘆溝橋畔,我們一定要向祖輩、父輩交出圓滿的答卷!”這個結論,使“有感”的立意具有了鮮明的時代感,有深意,也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