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議論文
如果說上面這位考生選擇了“吸取教訓”的角度發(fā)表感想,那么也有不少考生選擇了“總結經(jīng)驗”的角度展開議論,請看這篇文章的開頭:
五十年前的七月七日——“七•七”事變爆發(fā)的日子,恐怕將作為恥辱而又令人振奮的一天永遠地載入中華民族的史冊了。今天,當我們重新回憶起八年抗日的風風雨雨,我由衷地感到:萬眾一心的民族團結精神是何等重要!
要做到國富民泰,不團結是不行的。不團結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各行其事,我們已經(jīng)吃過不少“散沙”的苦頭:鴉片戰(zhàn)爭是清朝政局散亂造成的,小日本敢于侵華又是由于當時軍閥割據(jù)、長期內訌造成的……。相反,抗戰(zhàn)時期,我們萬眾一心,團結奮戰(zhàn),那么即使虜賊再逞豪也終究被我們趕出了中華大地。
作者深感全民族的團結一心就能使國富民泰、民族振興,文章聯(lián)系實際深刻指出:“中國在搞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便是能否萬眾一心。如果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上面的政策左耳朵進去,右耳朵出來,企業(yè)和企業(yè)之間互相踢皮球,甚至搞窩里斗的話,那么改革必將失敗,非但國家搞不好,還會導致外國經(jīng)濟滲透等等的‘非戰(zhàn)爭性侵略’。因此我們必須不忘前車之鑒,時時牢記團結的重要。團結而心齊,那么非但沒有人敢來同我們動武,而且在經(jīng)濟和政治上我們都不會被脅迫。”文章運用正反對比手法,針砭時弊,使“有感”發(fā)人深省,促人思索。
同年全國試卷是看材料作文,提供了下列材料:
(1)1987年6月,a縣舉行小學生游泳比賽,育民小學取得了團體冠軍。
(2)1986年初,育民小學一位老師提出建議:“我們這里河湖港汊很多,應該充分利用這一自然條件,為校內學生舉辦游泳訓練班。”
(3)1986年4月,育民小學校務會議同意了這一建議,并決定請一位教練進行理論指導。
(4)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學聽到一些家長反映。有的家長說:“舉辦游泳訓練班會不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有的家長說:“我們的孩子是從小在水里泡大的,還要訓練什么?”
(5)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學校長在家長會上說:“我們舉辦游泳訓練班有兩個目的:一是增強學生體質,一是為國家培養(yǎng)體育人才。近年來,我國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現(xiàn)了一些具有國際水平的優(yōu)秀運動員,在一些國際比賽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強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至于說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專門訓練,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為游泳健兒,也必須有理論指導和嚴格訓練。”
(6)1986年5月,在取得了家長同意后,育民小學學生游泳訓練班正式開始活動。經(jīng)過科學訓練,學生游泳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要求“結合以上材料,就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這個問題寫一篇短評,題目自擬”。這組材料同樣提供了多種寫作角度,歸納考生們自擬的題目也有下面十個寫作角度:
(1)向科學要質量
(2)理論指導方向明
(3)實踐—理論—實踐
(4)要善于總結經(jīng)驗
(5)嚴格訓練出人才
(6)經(jīng)驗主義要不得
(7)變盲目為自覺
(8)要苦干,更要巧干
(9)掌握規(guī)律,提高水平
(10)蠻干——失敗的伙伴
由此可見,高考議論文總是提供了多種寫作角度。由于議論對象具有多側面的特點,每一側面都可以作為議論的角度,因此只要抓住了一個側面,深刻理解這一側面的特點,以及這個側面同事物整體、同其它側面的關系,也就抓住了入題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