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議論文
一篇議論文,除中心論點外,還要有對中心論點起證明、補充和發揮作用的分論點。分論點是由中心論點統率并為中心論點服務的。我們所說的“開門見山提出論點”,除了首段起筆外,還要求在展開論證后,將每一個分論點分別放在自然段的開頭提出。例如證明中心論點有三個分論點,那么,這三個分論點就按其邏輯順序依次在三個自然段的開頭提出來,這樣就使文章在論證過程中,分論點的位置十分鮮明,也就為整篇文章立論的醒目增光添色了。下面舉一篇短論作例:
聞過不跳
聞過不跳。這對實施輿論監督,關系極大。在我們這個封建意識還比較濃厚的國家,領導也好,群眾也好,其民主意識的培養,彼此都需要一個過程。要求每個領導者“聞過則喜”,“聞善言則拜”,標準太高,不現實,不如暫提“聞過不跳”為好。
莫謂標準低,做到也不易。聞過即跳的事,今天并不少見。老虎的屁股,即使你摸得再輕,它也會跳起來的。跳,說明什么?不外乎,批評喪失了他的“尊嚴”,或者批評不盡合乎事實,或者批評正好點到他的“穴道”。無論哪種情況,跳,都不是好對策。它既不能裝飾尊嚴,提高威信,也不能用來澄清事實,更不能用來掩蓋錯誤,只會暴露自己心胸偏狹,辦法不多。
不跳非塞耳,從善促反思。提倡聞過不跳,絕非聞過之后,兩耳塞豆,不理不睬;或者消極按捺,“硬著頭皮頂”;甚至伺機報復“秋后算賬”;后一種不跳,曾造成過極為惡劣的影響,歷史已經懲罰了這類“不跳”的“算賬派”。聞過不跳,則是希望“不跳”之后,促進反思,從善如流,從批評中吸取動力和活力,進而把黨和人民交給自己負責的那部分工作搞得好些。
(原載《解放日報》拾風文有改動)
這篇短論的中心論點是首段首句:“聞過不跳”。這是根據實施輿論監督的實際情沉,從“聞過則喜”這一成語中引申出來的富有新意的見解,開門見山提出來,十分鮮明醒目。接下去提出了兩個分論點:一是"莫謂標準低,做到也不易";二是"不跳非塞耳,從善促反思"。依次在每一自然段開頭提出,不僅證明、補充和發揮了中心論點,使議論得以展開并達到-一定的深度,而且分論點的位置突出,在所屬的自然段中也是"開門見山",無疑起了使文章立論更加發人深省的作用。
結合具體材料發表議論,關鍵在于從材料中提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同樣能做到"開門見山"。請看下面一篇文章:
這樣的會風好
會風是黨風的一種表現,搞四化建設,必須提倡好的會風。九月二十二日上午,魯迅誕生一百周年紀念委員會舉行全體委員會議。八時半,紀念委員會秘書長陳荒煤同志就來到會場。不到九時,紀念委員會主任委員鄧穎超同志也提前到會。她和部分委員親切地談了一會兒話,然后就座,宣布會議開始。她說這次會議有兩個議程,一是由秘書長作報告,二是請委員們討論。她自己首先對紀念活動提出了具體意見,也對委員們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一位委員作了簡短發言。過了一會兒,鄧穎超同志問:\"還有意見沒有?\"會上沒有人再要求發言。她就宣布:\"沒有意見就散會,開短會!\"這時是上午九時四十五分。會雖短,卻解決了問題。這個會議的會風好,很有一些值得提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