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二輪專題復習資料:現代文閱讀專題1
[點撥]詞典中沒有這個詞,但“漂亮”有“出色”的意思,從這個詞充當句子中的成分看當為名詞,結合語境可解釋為“出色之處”。從整個語段看,作者贊美威尼斯人在建筑上善于借鑒他人并且創新,使圣馬克堂“莊嚴華妙,兼而有之”,這正是這個詞語的表達作用。案例探究使用指導一、使用指導 本欄目圍繞重點設置了三個案例,承接前一個欄目引出的問題進行探討,解答部分著重以易失誤點的分析引出規范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使用時應重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討論,加深理解,開拓思路,引出方法,培養能力?筛鶕䦟W生的情況補充案例。 二、案例探究 [案例1]XX年高考全國卷第7題(引文見附錄) 下列對“溫室效應”這一概念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a.由于與外界缺乏對流等熱交換,能夠接受陽光的一定的密閉空間中所產生的一種保溫效應。 b.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劇增以后,又與外界缺乏對流等熱交換,從而使地表氣溫相應升高的效應。 c.指在接受陽光的密閉空間中能夠影響地表氣溫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氣溫相應升高的效應。 d.指大氣層中主要的溫室氣體,通過減少地表熱量向空間散失,在特定密閉空間中產生的保溫效應。 [解題思路]“溫室效應”是此文中的重要詞語,一般地說,這種學術概念文中一定會作出解釋,因為它關系到對全文的理解。因此,解題的第一步是找到原文:“溫室效應,在物理上是指透視陽光的密封空間由于與外界缺乏對流等熱交換而產生的保溫效應!边@里有兩個關鍵條件:透視陽光的密封空間、缺乏對流等熱交換。第二步對照四個選擇肢,就不難做出正確的選擇。 [參考答案]a[評點與探究]本題是從理解文中學術概念的角度,考查對文中重要詞語的理解。對概念的解釋,實際上是對概念下定義,既然是定義,就必須揭示其概念的本質屬性,而文中一定有這樣的語句,找到了,答案也就有了。 本題容易出錯的地方,一是不明確概念的解釋一定要揭示出它的本質屬性,于是看看這個選項好像對的,那個選項原文中也找得到,糊涂中選錯了答案;二是因為平時對溫室效應聽多了,說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于是作出錯誤的選擇。因此解題時不能想當然,應該認真地研讀原文,分析哪些是概念的本質屬性,哪些僅僅是現象。如本題中二氧化碳僅是“主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產生的保溫效應僅是溫室效應的一種現象而已。 本題屬于比較容易的,因為原文對概念所下的定義,非常集中完整,如果原文的解釋是比較零碎、散落在文中多處的,解題時又該怎么辦呢? [案例2]XX年春季高考全國卷第23題(引文見附錄) 作者認為加萊亞諾的散文《讓美洲發現自己》,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數百年的偏見而寫的。請根據文意寫出“偏見”的含義。 [解題思路]本題要求的是寫出“偏見”一詞的具體內容,即找出這個詞語的指代內容。而詞語指代的內容,一般在這個詞語的前后,研讀原文,題干所指的內容在第四節。在“偏見”一詞后,作者引用加萊亞諾的散文中的觀點對西方人的偏見作了解釋:“從此以后,印第安人就一直被判為終身有罪”,“14XX年,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發現”。如此找出指代的內容后,只要結合“偏見”的原意,加以概括就可以了。 [參考答案]把對美洲的占領看成“發現”,把印第安人看成罪人。 [評點與探究]本題以理解詞語原意能力、理解文句或語段的能力和概括能力為依托,考查對文中重要詞語的理解。 “偏見”,詞典的解釋是“偏于一方面的見解;成見”,嚴格來說文中“偏見”的意思仍是詞典里的意思:錯誤觀點。命題的意圖是概括出“偏見”的具體內容,即詞語的指代內容。如果不明確這個命題的要求,就無法正確解答。其二,要概括出詞語的指代內容,就得正確理解詞語本身的意思,否則就難以找準指代內容。其三,很多時候不能完全照搬原句(有的甚至根本無原句可搬)要結合詞語的意思對找出的指代內容進行概括。如本題,西方人判印第安人終身有罪,是因為把印第安人看成是罪人的偏見;說“發現”了美洲,是因為他們不承認占領。其四,概括的是否恰當,要用“代入法”檢驗,因為既然是指代,就完全可以用概括出的內容替換原詞語。這是防止失分的好辦法。 [案例3]讀下面三節文字,想一想文中“古典的夕陽”一詞該怎么理解?起什么作用? 當20世紀即將成為古典時,我們遙望漫漫的21世紀現代文化之路,感到了一絲歷史的蒼涼,亦觸摸到了逝去的舊文化美學的哀婉之情。 我總是喜歡和自己心靈最契合的朋友尋覓這古城里未被現代文明所浸潤的文化遺跡和自然景觀: 最后一抹古典的夕陽,照耀在寺廟旁那座斑駁陸離的木結構的茶肆酒樓上,一杯清茶,二人對坐,海闊天空,江山社稷。一縷縷秋風吹上了你的心頭,人與自然都沉浸在了無紅塵煩惱的古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