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二輪專題復習資料:現代文閱讀專題1
[解題思路]解此題首先要明確這個詞語是比喻用法。比喻什么?作者把即將逝去的20世紀比作“古典”,這容易。“夕陽”比喻什么?這可從二個方面去分析:從聯系“夕陽”的原意分析,應是比喻即將“逝去的舊文化美學”;從第二節最后的冒號分析,第三節是對第二節的具體說明,“夕陽”當是“未被現代文明所浸潤的文化遺跡和自然景觀”。綜合這兩方面的分析,答案就出來了。 而這個詞語的表達作用,可聯系“夕陽”的詞義和比喻的表達作用來分析。“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個意思在文中是很濃的。一方面對表達了自己對“古典的夕陽”追逐、喜愛和留戀之情,一方面又流露出哀婉之情、蒼涼之感。 [參考答案]①即將逝去的未被現代文明所浸潤的文化遺跡和自然景觀。②形象地表達作者對即將逝去的舊文化美學的追逐、喜愛和留戀、哀婉之情。 [評點與探究]本題從理解詞語的情景義(或稱臨時義)和詞語表達作用的角度,考查對文中重要詞語的理解。 所謂情景義,是指詞語在特定的語境中派生出來的臨時義。理解這類詞語的含義,重要的是把握語境,因為它是在具體語境中產生的,受語境的制約,語境中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包含著它的意思,“古典的夕陽”的前后語句就解釋了它的含義。同時,情景義是運用了修辭手法或由原意引申而產生,所以應結合詞語的原意或修辭手法來推斷、概括。“古典的夕陽”的理解,就是從原意和比喻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概括的。 理解詞語的的高要求是揣摩詞語的表達效果。一般可從形象性作用、表達情感作用、精確性作用和結構性作用等角度,結合語境進行分析、概括。知識歸納與思維拓展使用指導 一、使用指導 本欄目是在“案例探究”的基礎上圍繞本專題涉及到的知識進行的系統總結與拓展。一是梳理出知識網絡,二是從知識網絡的介紹中系統總結解題的原則、思路和方法。教師使用時要注意指導學生掌握不同類型考題的不同特點、不同的思考和解題方法,而且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總結歸納。 二、知識歸納與思維拓展 本考點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意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 研究歷年的高考試題,高考所考的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主要有這樣幾種類型:①多義詞在文中的含義;②文中學術概念的含義;③詞語的指代內容;④詞語在文中的情景義(或稱詞語的臨時義);⑤詞語在文中的表達作用。在最近幾年的高考中,②③④種類型出現最多,尤應重視。 1、文中多義詞和學術概念含義的判定一個詞語在語言中不是孤立出現的,總是要跟其他詞語組合成句才能表達某種意思;反過來看,上下文中總是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包含著這個詞語的含義,或者制約著這個詞語的含義。所以解題時一定要有語境意識,把握上下文的意思,根據這意思去體會、推斷、確定詞語的含義。這是解答所有“文中詞語”題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多義詞的在文中的含義,用此法就不難。 學術概念,在科技文中出現頻率很高的詞語,是閱讀這類文章必須理解的,否則就不能讀懂。但正因如此,科技文對文章中的核心概念一定會作解釋。解題的關鍵是要明白,概念的含義就是概念的定義,而定義就必須揭示出本質屬性。明確這一點,仔細研讀原文,對照選擇肢(考題一般以選擇題形式出現),仔細辨別,就容易正確選擇。 2.詞語指代內容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