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二輪專題復習資料:現代文閱讀專題1
[參考答案] c、f、h[評點與探究]本考題通過分號的使用來考學生對層次的把握,是一種頗為創新的考法。但因為句式參差,表達上不符合中國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國學生的閱讀習慣,所以不易讀懂。即使是成年人,也要化好長時間慢慢琢磨方可領會。所以做這種題目要多讀幾遍,不要輕易下筆。總體了解到有幾個因素后,再來判斷分號的位置。[案例3] 第一自然段(即上面這段)由四句話組成,分別標記為①②③④。根據作者的思路,該段的第一層應劃分在哪里? 用“│”在下面的標記符號中表示。①通觀圣陶先生的語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兩點。②其一是關于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③其二是關于語文教學的任務:教語文是幫助學生養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④過去語文教學的成績不好,主要是由于對這兩點認識不清。① ② ③ ④[解題思路]本段四句話中,第②、第③兩句是圍繞第①句展開的,所以本段其實只有兩大句:第①句、第④句。考題只要求劃出第一層次,自然就應該在第④句之前。 [參考答案] ① ② ③ | ④[評點與探究]與上一題目相比,這個考題簡單得多。一是語言明了易懂,二是總共才四句,三是只要求劃出第一層次的位置。但本題也容易心手不一,劃錯位置:明明知道只有第①句、第④句這么兩大句、兩大層,但卻會毫不猶豫地將豎線劃在第①句之后。殊不知這樣一劃,便把第②③兩句歸到第④句的層次里去了。所以下手要謹慎,要邊下手邊動腦,及時反饋,及時調整。 [案例4] 下面這個自然段在層次劃分上正確的一項是 ①橋是路的一部分,沒有路,當然就沒有橋;橋不能沒有聯系的路而孤立的存在。②橋的存在是為路服務的。③既然是為路服務,就要能滿足路的要求:④第一,所有路上的車輛行人,都要能安全地順利地在橋上通過。⑤第二,車在橋上走,要能和在路上走一樣,不能因為過橋而使行車有所限制,比如減輕載重、減低速度、一車單行等。⑥第三,路上交通運輸,總是天天發展的,路還可以跟著改造、加強,橋就不那么簡單,一定要造得比路更為堅固耐久。⑦滿足了以上這些要求,橋和路才能成為一體,合為一家。⑧否則,那就是“路歸路,橋歸橋”,不能密切合作,共同為陸上運輸服務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解題思路]對這段話作整體閱讀后,可以發現幾處關系較為疏松的地方。一是第②句與第③句之間(第③句以“既然”一詞開頭,就說明與前一句相對獨立了),二是第⑦句與第⑧句之間(本來可以將這兩句合在一起的,但仔細閱讀,會發現第⑦句是與第③句呼應的:第③句說:“就要能滿足路的要求”,第⑦句則是:“滿足了以上這些要求”),第⑧句是從反面(“否則”)闡述的,與第⑦句之前的正面闡述都不同。[參考答案]d[評點與探究]找到了一段話內銜接關系疏松的地方,就是找到了層次切分的地方。這是一種基本的方法,也是一種重要的技巧。必須學會。知識歸納與思維拓展使用指導一、使用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