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經典學案
那個為了我給別人下跪的人
父親是個性格倔強而沉默寡言的人,我總覺得他對我關心太少,施予我的愛太少。
小學期間,我被老師扣留在學校不準回家吃飯時,父親從未像其他同學的父母那樣為我送飯;每次期末考試結束,父親也不過問我的成績,我的滿分只能躺在口袋里默默的哭泣。
上了初中,我逐漸變得叛逆頑劣。課堂上,我經常惡作劇,公然與老師頂嘴;校園里,我不顧一切地瘋著野著,出盡了風頭。
終于,我被勒令退學了。當我卷著鋪蓋回家時,父親沒有暴跳如雷,只是長久地注視著我,滿眼的無奈。
“說句心里話,你還想上學嗎?”父親終于開口了。
“無所謂!”我心不在焉地聳聳肩,心想,“你不是一點兒都不關心我么?”
“唉——”父親嘆了口氣,“先在家里好好干活吧!”
以后的一個多月里,父親早出晚歸。“農閑時節,他在忙些什么?”我在心里追問著。
一個多月后的一天,父親回來得特別晚。他眼里布滿了血絲,顯得很疲憊,仿佛一下子老了許多。
“明天上學去吧!”父親淡淡地說。
我疑惑不解,不明白父親是怎樣打通關節的。重返校園的第一天,校長跟我進行了一次長談。校長懇切地對我說了長長的一段話,我安靜地用心地傾聽著。原來,父親并不是不愛我,不關心我,他在心里默默地為我付出,為我承受,為我盡著所有父親都應該承擔的一切。
為了讓我能夠重返校園,父親找校長談話不下二十次。校長說他從來沒有見過我這么瘋、這么野的學生,實在不想接收我。可是,校長頂不住父親挨門挨戶地向老師們道歉;頂不住父親反反復復地對他說女兒是個好姑娘,只是一時轉不過彎來;校長更頂不住父親不顧“男兒膝下有黃金”硬生生地跪在他面前……
聽著校長發自肺腑的敘談,我的腦袋轟地一聲。
哦,父親,那個不愛我的父親,那個倔強而沉默寡言的父親,為了我,為了他的女兒,竟能在校長面前長跪不起!
有什么比失去自尊更讓人痛苦?有什么比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女兒不理解自己的苦衷更令父親失望?那時我愧悔萬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才明白,我必須告別那段荒唐的歲月,為我,也為我的父親,為那個為了我給別人下跪的人。(808字)
【點評】真誠而發自內心地敘述著我與父親的矛盾,字里行間都透露出成長的痕跡,熔鑄著厚重的愧悔與內疚。文章以抒情見長,以感悟(明曉父親的心)為核心,隨心而寫,順情以傾,文筆自然質樸,自是散文筆調。雖說散文以感悟見長,但是本文仍然刻畫了父親忍受誤解心懷博大深愛女兒的形象,且比較鮮明。
此寫法亦吾所謂“誠實為文”之法。因其實實在在,真真切切,打動了作者自己,焉能不打動讀者?這份成長的心跡才是最可貴的“長大”。人生在某一階段總有一次心靈的覺醒,看到這種覺醒,我屢屢為之感動。但愿我們能保存這種內心的溫暖,以至永遠。
原文中,校長與“我”長談用的是第一人稱,抒情效果差,故而改為第三人稱。
【評文感悟】
扎扎實實的訓練是提高寫作水平的主要途徑,必須落到實處。關鍵問題是,指導學生訓練的過程中,要把寫作的要領向學生講明白,并與其所學課文或同學的優秀習作緊密聯系起來。這樣,學生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訓練的效果也就很顯著,寫作水平也提高得快。
以鄙人的眼光來看,指導學生寫作,第一要務在于誘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和寫作激情。而以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觀之,誘發其寫作欲望和寫作激情的突破口就是親情、友情、師生情和真正的成長(心靈在某一時刻的突然覺醒和醒悟)等。從這個角度來說,“誠實為文”的寫作路子,是永遠時髦的路子,也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而又富有強大生命力的路子。用時髦的語言來概括,即“生態寫作”“綠色寫作”,但這些名詞術語都過于寬泛、籠統,流于空洞,讓人不得要領,不如鄙人拈出“誠實”二字來得痛快,來得干凈,來得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