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閱讀
過去宋昭公逃亡到國外,對他的車夫說:“我現在才知道我逃亡的原因。”車夫問他:“什么原因呢?”昭公說:“我穿好衣服站在那里,在我身旁侍候的幾十個人,沒有一個不這樣說:我們的君主是個美男子。我說一句話,做一件事,朝廷中幾百個臣子,沒有一個不這樣說:我們的君主,是一個圣人。我在朝廷或在內宮,都不能看到自己的過失,我因此才會逃亡于外。”從此以后昭公改變了自己的心志和作為,安守正義實行正道,不到兩年,他的美好聲譽就傳遍宋國,宋國人迎接他回國,再次擁立他做君主。(他死了以后,)謚號為昭。這是那種事后醒悟的人。
過去郭國的國君逃出郭國,對他的車夫說:“我渴了,想喝水。”車夫進獻清酒給他。他又說:“我餓了,想吃東西。”車夫給他進獻干肉和干糧。他問車夫:“你車上的東西怎么這么齊全?”車夫說:“這是我平時儲備的。”他又問:“那你為什么要事先儲備呢?”車夫說:“是為了您出逃的時候路上饑渴而儲備的。”郭君說:“你知道我將要逃亡嗎?”車夫說:“是的。”郭君說:“那你為什么不事先勸告我呢?”車夫回答說:“您喜歡聽諂媚逢迎的話,不喜歡聽真實的話。我要是勸告您的話,恐怕在郭國滅亡以前就死了,所以我沒有勸告您。”郭君變了臉色很生氣地說:“我失去國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車夫就改變了自己剛才的話說:“您失去國家的原因是您太有才能了。”郭君又問:“有才能的君主不能保全自己的國家,反而失去自己的國家,是什么緣故呢?”車夫回答說:“天下沒有有才能的人,只有您一個有才能,因此您失去了自己的國家。” (郭君聽了,高興起來,)伏在車前橫木上嘆息道:“唉!做一個有才能的人這么痛苦嗎?”這時他感到身體疲倦,沒有力氣,頭枕著車夫的膝蓋睡著了。車夫抽出自己的腿,換上土塊,遠遠地離開了郭君。最后,郭君死在荒野,被虎狼吃掉了。這就是那種至死不醒悟的人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3~5題。
陶潛傳
陶潛,字元亮,大司馬侃之曾孫也。祖茂,武昌太守。潛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恒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必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①。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②也。常
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其自述如此,時人謂之實錄。
以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素簡貴,不私上官。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耶!”義熙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③》。夏月虛閑,高臥北窗之下,清風颯至,自謂羲皇④上人。性不解音,而蓄琴一張,弦徽⑤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琴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以宋元嘉中卒,時年六十二,所有文集并行于世。(《晉書•陶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