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學案:文言文專項訓練
(3)下列八句話編為四組,分別表現了子產治國以德,以民為本的一組是( )
①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儉者,從而與之
③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 ④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
⑤人之愛人,求利之也 ⑥德,國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輿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子產高度重視傾聽民眾意見,并且把民眾的批評指責作為施政的依據。他認為鄉校是民眾發表意見的重要場所,如果取締鄉校,堵塞言路,一定會對國家造成巨大傷害。
b.子產認為政事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他對子皮任用年輕而又沒有從政經驗的尹何治理封地,認為如果不經過學習實踐就委以重任,一定會造成危害。
c.子產認為治國應該重德經財,治國以德可以獲取美好的名聲,從而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使國家根基穩固,人民快樂安逸。
d.子產是春秋時期鄭國的賢相,他具有很強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賞罰分明,治國有方。文章最后通過鄭國流傳的民謠,用對比的手法,對子產給予了高度的贊揚。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高祖孝文皇帝,諱宏,顯祖獻文皇帝之長子,母曰李夫人。三年夏六月辛未,立為皇太子。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華前殿。
(帝)雖于大臣持法不縱,然性寬慈。進食者曾以熱羹傷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蟲穢之物,并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譖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數十,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
聽覽政事,莫不從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濟益。天地、五郊、宗廟二分之禮,常必躬親,不以寒暑為倦。尚書奏案,多自尋省。百官大小,無不留心,務于周洽。每言:凡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誠御物,茍能均誠,胡越之人亦可親如兄弟。常從容謂史官曰:“直書時事,無諱國惡。人君威福自己,史復不書,將何所懼?”南北征巡,有司奏請治道,帝曰:“粗修橋梁,通輿馬便止,不須去草鏟令平也。”凡所修造,不得已而為之,不為不急之事損民力也。巡幸淮南,如在內地,軍事須伐民樹者,必留絹以酬其直,民稻粟無所傷踐。
雅好讀書,手不釋卷,五經之義,覽之便講,學不師受,探其精奧。史傳百家,無不該涉。善談莊老,尤精釋義。才藻富贍,好為文章,詩賦銘頌,任興而作。有大文筆,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已后詔冊,皆帝之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受奇好士,情如饑渴。待納朝賢,隨才輕重,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覽,不以世務嬰心。又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歲,能以指彈碎羊骨尃 骨。及射禽獸,莫不隨所志斃之。至年十五,便不復殺生,射獵之事悉止。性儉素,常服澣濯之衣,鞍勒鐵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