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fù)習學案:文言文專項訓練
到了尼姑庵,那個老婦人出來問原因,說:“莫不是為了昨夜丟失官銀之事?”旅店主人說:“是的!崩蠇D人進去稟報。過了一會兒,尼姑出來,讓老嫗?zāi)脕砥褕F,(尼姑)盤腿坐下。旅店主人跑下訴說此前官銀被搶之事。尼姑笑著說道:“這個惡人竟敢到我這兒來施弄這樣狡猾的手段,其罪當死。我應(yīng)該為你們?nèi)吞幋藧喝!保ㄓ谑牵┗仡^示意老嫗入內(nèi)牽出一匹黑驢,尼姑取出一把寶劍,背在身上,騎著驢向南山徑直馳去。(她)疾馳如飛,一會兒就不見了蹤影。
不多時,尼姑徒步牽著驢回來了,手上拿著一個人頭,驢背上馱著用木箱裝的幾千兩銀子,尼姑無絲毫疲憊之意。(她)進入庵門,呼叫肥役說:“過來!看看你們的木箱子,官府封印是否照舊?”縣役們仔細查驗,果然確實還是那樣。尼姑將人頭擲在地上,說道:“看看這賊人,我是否錯殺了?”眾人圍上來一看,果然是那個戴紅綃頭的人。縣役們圍成一圈拜謝后離開了。等到他們從東邊回來,再去拜訪那個尼姑,尼姑庵早已空無一人。
那個尼姑挽高髻,化濃妝,穿著華麗,打著綁腿,腳著絲襪,十八九歲的樣子,容貌美麗。市井中的人說:尼姑三四年前,和那個老婦人一起來到尼姑庵,不知道她們是什么地方的人。曾經(jīng)有一個惡少在夜里闖入她的房間,結(jié)果被攔腰砍斷,尸體拋在墻外,從此沒有人再敢冒犯。
第四課時
一、
1.b 解析:完:繳納(賦稅)。
2.d 解析:a項第一個“而”,承接連詞“就”;第二個“而”,轉(zhuǎn)折連詞“但”。b項第一個“以”,介詞“由于”;第二個“以”,介詞“把”。c項第一個“之”,結(jié)構(gòu)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第二個“之”,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定語后置句中。d項兩個“于”,均表被動。
3.c 解析:①講的是為地方官的最大難處為“催科”;④討論為“令”之道;⑤議論今天與古代(在為官催科方面)的不同。均非講“催科”之危害,故選c項。
4.b 解析:原文為“其子欲嗚諸官”,還未告到官府處。
5.見譯文。
參考譯文:
當縣令的困難,莫過于向老百姓催稅。催稅和愛惜長養(yǎng)百姓,往往互相妨礙,不能夠互相幫助。唐代的陽城因為拙鈍而受到獎賞,不需貢稅給朝廷,這仍然是古代才做得到的啊!可惜如今卻沒有這樣的時機!
國家需要賦稅,就像空肚子的人需要食物一樣;而窮苦百姓的繳納賦稅,就像是要挖他的腦、要抽他的髓一樣。那些當官吏的人,前面迫于主管的督促,后面害怕被降職的處罰,內(nèi)心自我衡量,說:“與其去得罪能夠讓我升官、能夠讓我貶官的君王,倒不如去忍受那些對我無可奈何之老百姓的怨恨吧!”所以發(fā)號施令出去,百姓還不繳納賦稅,接著就是追趕、呼叫他們了。鞭打、刑罰下去,百姓還不繳納賦稅,接著就是把他們逮捕、囚禁了。老百姓于是就只好去借貸了;如果借貸不到錢,就只有出賣新絲、出賣新谷了;新絲新谷都賣光,就只有典賣家產(chǎn)了;又甚至連家產(chǎn)都賣光了,就只好賣妻、賣子女了。到了這個樣子,然后賦稅都可以繳納了,賦稅繳納了而老百姓也死了十分之七、十分之八了!
唉!弄光湖水來抓魚,明年就沒魚可抓了,能不讓人覺得痛心。∨紶栍胸焸渌娜,他就回答說:“我只要讓國家沒有人拖欠賦稅,我的職責就算盡到了,我根本沒辦法再想到你們這老百姓!”我試著用比喻來說說這些人,大概類似“駝醫(y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