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學案: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
另一途徑是學習書本和他人,從而獲得間接經驗
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表現:⑴人們在實踐中不斷遇到的新問題、產生的新要求,推動著人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⑵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⑶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c、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的唯一標準。 為什么?⑴認識本身無法成為判斷標準。⑵客觀事物本身無法回答認識是否正確反映了它。⑶只有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的東西即實踐,才能檢驗主觀認識與客觀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夠滿足這一要求的,就是處在主觀和客觀交匯點上的實踐。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
d、實踐是認識的根本目的。
改造世界是認識世界的目的和歸宿。脫離實踐,認識就失去了意義。
【相關鏈接】歸納:假如給出一段材料,然后問:上述材料是怎樣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個道理的?怎么回答? \ 到書中p44-46找2abcd的例子
[易錯點]不參加實踐就不能得到認識\ 科學發展觀是是檢驗認識的的標準\ 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 因為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的標準,所以“三個有利于”標準就不是檢驗標準。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全面揭示了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哲理
1,(09全國)多年來,小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脫貧致富之路。這說明( ) ①奔向富裕的道路盡管曲折但總是有規律可循 ②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不斷創造財富經驗和規律 ③社會實踐的發展不斷提升人們對致富規律的認識 ④致富道路因時因地而變,沒有必然的規律可循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9山東)據報道,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能控制光線運動方向的材料,這項重大突破使長期存在于科幻小說中的“隱形衣”夢想有可能變為現實。這啟示我們( )
①意識不僅能反映現存事物,而且能正確預測未來 ②科學創造往往需要科學幻想的激發和推動
③科學幻想向現實的轉化離不開科學實驗 ④發揮意識活動的創造性就能將科學幻想變為現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09廣東60)孫武曾率軍三萬打敗楚國二十萬大軍,并在戰爭中撰寫《孫子兵法》。孫武著兵法說明實踐是( )a.認識的來源和動力 b.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c.檢驗真理的標準 d.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
4.(海南卷15)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理念,不僅激勵人們在體能上刻苦訓練以追求超越,更激勵人們通過體育科技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來實現這種超越。體育科技的發展,體現了人類對自身能力認識的發展,推動世界紀錄不斷被刷新,這表明? a.認識的不斷發展推動著實踐的不斷發展 b.認識具有自我超越的內在力量,并成為實踐發展的動力 c.認識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永無止境 d.認識到的真理總是在認識發展中不斷被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