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學案: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
5.(常州高三一研)(1)為什么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6分)
(2) 談談實踐與創新的辯證關系。(6分)
考點3. 理解真理的含義和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條件性
1,真理的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屬性:客觀性。真理與謬誤的界限不容混淆。
3,為什么真理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上是客觀的?因為真理的內容來自于物質世界的客觀事物及規律,真理的內容不依賴于人和人類的主觀意志;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
4,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為什么? 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不同;每個人的知識構成、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事物的認識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種認識是正確的,即只有一個真理。
5,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成為謬誤。(原理)
6,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人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會轉化為謬誤。(原理)
7,(方法論)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我們要正確對待真理和謬誤。
【相關鏈接】1,注意區別:認識、理論、科學理論、真理。2, 真理是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一,不存在終極真理。
[易錯點]真理是客觀的,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就是真理。\ 真理是絕對的。\ 真理可以人為修改。 \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是從不同角度如實反映同一事物。\真理和謬誤是相對的。\ 有用的是真理,真理是有用的。\ 我們能精確預見自然的未來變化。
【真題再現】1,(09海南)最近,我國有科學家采用新手段測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約七十七萬年前,此前,根據其他測年法,學術界采信“四五十萬年前”的說法,上述考古研究情況表明( )
①任何具體時間對認識真理性的檢驗都具有局限性 ②專家公認的檢驗手段和考古結論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實踐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結論 ④不同考古結論應不斷接受新的考古實踐的再檢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江蘇)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度,這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兩千多年里。人們一直把它當作任何條件下都適用的真理。但是,19世紀初,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度。隨后,德國數學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 角之和大于180度。這說明真理是 ①因人而異的 ②具體的 ③有條件的 ④客觀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