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政治生活第一輪復習教案3
(2)為什么 ①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 ②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③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3)怎么樣: ①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需要國家的支持和發達地區的支援,但關鍵是各少數民族的自力更生。 ②堅持民族平等,維護民族團結。 ③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制度。 ④堅持黨的領導(根本保證)。
(4)西部大開發的意義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當地少數民族和民族政治地方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于全國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①沒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現代化,就沒有全中國的現代化,沒有少數民族的振興,就沒有中華民族的振興;②加快西部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③民族自治地方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能夠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④民族自治地方與東部發達地區優勢互補、互利互惠,推動共同繁榮。
(5)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a.是增強民族團結的根本;b.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c.是全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d.是國防的鞏固,國家安定與民族團結的基礎。
4、三原則的關系:互相聯系、不可分割。
①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②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
③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三)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政策
1、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地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2)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分析:以少數民族聚居為條件;以行使自治權為基本內容;以國家的統一領導為前提;以設立自治機關為依托。
(3)前提和基礎:民族區域自治以領土完整、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
(4)范圍: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
(5)自治地方和自治機關: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
注意:民族自治地方的雙重地位→既是國家統一領導下的地方行政區域;又是享有民族自治權的自治地方。其人大和政府:既是地方國家機關;又是民族自治機關。
(6)核心內容:自治權。
a.含義:即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力。
b.內容:其范圍、內容十分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①立法自治權;②變通執行權;③經濟自治權;④文化管理自治權;⑤其他自治權。是地方行政區域的有限自治,而不是“高度自治”。
(7)為什么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a.必要性: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為民族區域自治奠定了社會基礎;②“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適宜以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為基礎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各民族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為民族區域自治奠定了政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