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教學設計
在綜藝類的節目中,常出現葷段子、暴露鏡頭;
為刺激觀眾,有些主持人常將肉麻當有趣,或港腔臺調,或打情賣俏,或恣意嘲弄,或刻意調笑。
有些娛樂報道捕風捉影的炒作,制造“吸引眼球”的假新聞。
2.提出設問:
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試分析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
3.教師歸納: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
文化市場的自發性和傳媒的商業性。
文化市場激烈的競爭。
某些大眾傳媒從業人員和受眾道德水平和道德素養的下降。
環節三:通過問題探究,使學生明確,人民真正需要的是發展人民大眾新聞樂見的文化。
1.過度:
可見,隨著經濟、政治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大眾傳媒作為我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重大的,也是有喜有憂、一分為二的。我們既不能對它放任不管,又不能對其加以封閉和遏制。人們的文化需求越多樣,越需要加以引導;大眾傳媒的發展越迅速,也就越需要規范。在這方面,國家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整頓電視、網絡的低俗之風、嚴查暴力色情內容等。其目的都是為了凈化文化市場、發展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文化。
2.提出設問:什么是人民真正需要的文化呢?
3.探究分析:
中央電視臺的16個主要頻道以及欄目的設置和節目內容。你會發現什么特點?
可以發現,內容幾乎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主要是因為人們對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特點。
4.歸納觀點:
所以,人民需要的大眾的文化,就應該既有經典、傳統、高雅、嚴肅的,也有流行、時尚、通俗、娛樂的。
電視節目是這樣,其他的文化現象也是這樣。正如p88頁專家點評中說到的……雅俗共賞、老少咸宜一直是文化產品生產和消費的目標。
5.深度分析:
但是我們講的俗,是通俗,絕不是庸俗、更不是低俗。
以小沈陽在地方臺的演出造型、語言,和在央視、北京臺表演的不同為例,引導學生分析說明,主流媒體在“將低俗改造為通俗”上做的努力。
6.透徹理解:
通過這個事例,我們能不能總結出什么是人民大眾真正需要的文化呢?如何理解“真正”的含義?
7.教師歸納:大眾真正需要的文化。是一種多樣、積極、健康有益的文化;是對人和社會的長期發展有積極作用的文化。是一種面向人民,反映人民利益的文化,是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而不是單一的、一味迎合經濟利益的文化。
環節四:通過問題探究,使學生明確“學會選擇”的重要原因。
1.提出設問:
那么,在發展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的背景下,面對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良莠不齊的文化產品, 選擇是我們每個人鄭重的思考。我們能不能從文化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這個角度,談談學會選擇的深層次原因呢?
2.教師歸納:
文化對人有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影響。(對個人而言)
一定的文化能反作用于經濟和政治,給以重大的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促進社會發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礙社會發展。(對社會而言)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以電視傳媒為視角,通過對比分析了文化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在對電視欄目的交流中看到了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給我們的文化生活帶來的可喜的變化和憂慮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