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政治科學思維常識學案與測評復習
(3)學習科學思維,有利于我們正確地看待思維定勢的兩重性。自覺地利用思維定勢的優勢,克服其負面影響,提高思維的效率。袁隆平在早稻田里發現一蔸鶴立雞群的稻子,第二年,他把這些種子適時地播種到實驗田里,這是一種經驗定勢。他不死守經驗,利用遺傳理論,潛心進行雜交水稻的研究,經過艱難的攻關,獲得了成功。
2. 答案:(1)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伽利略發現擺的等時定律以及魏格納創立“大陸漂移”學說,都是通過觀察活動領悟出來的。
(2)人的思維具有能動性,能夠透過現象,從事物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從而把握事物的本質。
(3)要獲得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占有豐富、真實的感性材料,并對其進行科學的加工制作,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3. 答案:(1)“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又反作用于實踐。但只有正確的思維才能夠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這句話正確揭示了實踐與思維的辯證關系以及思維反作用的二重性,是正確的。因此,在實踐基礎上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并使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獲得正確的認識是必要的。
(2)思維具有間接性。這種間接性也可能為感性材料的虛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的失誤,導致認識失真。因此,人們在對一個具體事物的認識過程中出現錯誤是難免的,只有經過不斷糾正錯誤,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3)我們要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思維,必須深入實踐,切實把握基本事實,把握正確的思維形式,遵循形式邏輯的要求,正確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勇于并善于創新,自覺糾正錯誤,才能獲得科學思維。
4. 答案:通過“總結”“借鑒”“繼承和發展”“集中體現”……可以看出,科學發展觀不是憑空臆造出來的,更不是形而上學思維的產物,而是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得出的,即用整體的、動態的觀點看待社會發展所獲得的成果。
專題二 遵循形式邏輯的要求
1. 答案:(1)形式邏輯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須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這位道士故意違反了同一律,把“一”這個概念變換成幾個不同含義的概念,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是故意運用偷換概念的手法來達到騙人的目的。
(2)形式邏輯基本規律有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違反不矛盾律,思維就犯“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違反排中律,就會犯“兩不可”的錯誤;違反同一律,就會犯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的錯誤。
2. 答案:不合邏輯。正確地給概念下定義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規則是:定義項不得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否則就會出現下定義的概念靠下定義的概念、下定義的概念又靠被下定義的概念去揭示和說明,出現“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乙所下的定義是一種“循環定義”,這使人們在“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個概念中兜圈子,未能真正揭示出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內涵,因而是不合邏輯的。
3. 答案:前兩句是用連續概括的方法明確“對稱關系判斷”這一概念,是正確的。而第三句作為概括是錯誤的,因為簡單判斷并非復合判斷的組成部分,不是復合判斷的種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