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政治科學思維常識學案與測評復習
(4)科學思維泛指符合認識規律的思維、遵循邏輯規則的思維、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的思維。材料中這些新思路、新理念為我們指明了奮斗目標和前進航向,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說明以這些新思路、新理念為指導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說明國家的這些決策屬于科學思維。
考點激活
1. 1960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早稻田里發現了一蔸鶴立雞群的稻子。這蔸稻有10余穗,每穗有壯谷160多粒。第二年,他把這些種子適時地播種到實驗田里,結果變異現象嚴重,原有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袁隆平困惑不解。后來,他想到孟德爾和摩爾根的遺傳理論,認識到那蔸特殊的稻子是天然雜交稻。受此啟發,袁隆平決心進行雜交水稻的研究,經過艱難的攻關,最終獲得了成功。
結合材料,請說明學習科學思維的意義。
2. 伽利略通過觀察吊燈隨風搖曳的現象發現了擺的等時定律;德國科學家魏格納通過觀察墻壁上掛的世界地圖創立了“大陸漂移” 學說。
請運用科學思維的知識分析說明上述現象。
3. 有人認為,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又反作用于實踐。但只有正確的思維才能夠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因此,在實踐中必須獲得科學思維,盡量避免任何錯誤。這種觀點是否正確?為什么?
4. 黨的xx大指出,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從科學思維的角度,你是如何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科學性”的?
專題二 遵循形式邏輯的要求
考綱聚焦
1. 概念、概念的內涵及概念的外延
2. 判斷及其分類4-34-4
3. 推理及其分類
4. 完全歸納推理的條件
5. 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可靠性的要求
6. 提高類比推理可靠性的要求
知識網絡
考點激活
考點一 概念、概念的內涵及概念的外延
1. 概念
(1)概念的含義: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
(2)概念的特征: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3)概念與語詞的關系: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但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在不同場合,同一個語詞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不同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
2. 概念的內涵
概念的內涵就是事物的本質屬性在概念中的反映,它反映事物“質”的規定性,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究竟“是什么”。
3. 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事物的范圍。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
考點二 判斷及其分類
1. 判斷
(1)判斷的含義: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情況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
(2)判斷的基本特征:
①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一個基本特征。斷定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肯定;一是否定。
②判斷的另一個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任何一個判斷,不是真的就是假的。有斷定就會有真假,判斷的兩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