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點解讀:經濟常識【全一冊】
(4)支付手段:用于清償債務或賦稅、租金、工資等。(產生:賒賬買賣)
(5)世界貨幣:貨幣具有在世界市場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職能。
2.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并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只是觀念上的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不能是觀念的貨幣,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貨幣。
考點6
1.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金屬貨幣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
2.通貨緊縮發生在經濟相對萎縮時期,通貨緊縮表現為社會總需求持續小于社會總供給,物價總水平持續下降,貨幣不斷升值。
3.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區別:①表現不同:通貨膨脹最直接的表現是物價上漲。通貨緊縮往往伴隨著生產下降,市場萎縮,企業利潤率降低,生產投資減少,以及失業增加、收入下降等現象。主要表現為物價持續低迷。②成因不同:通貨膨脹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貨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通貨緊縮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小于社會總供給。③危害性不同:通貨膨脹直接使紙幣貶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沒有變化,生活水平就會下降,造成社會經濟生活秩序混亂。通貨緊縮導致物價下降,在短時期內、在一定程度上對居民生活有好處,但從長遠看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費心理,導致惡性的價格競爭,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的長遠利益不利。④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貨膨脹最根本的措施是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同時要采取控制貨幣供應量,實行量人為出、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貨緊縮耍,綜合運用投資、消費、出口等措施拉動經濟增長,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正確的消費政策、堅持擴大內需等方針。
4.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聯系。①二者都是由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不平衡造成的。②二者都會影響正確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
考點7
1.紙幣是由國家發行并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紙幣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在現實生活中的一定條件下也執行支付手段、世界貨職能。
2.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因而一定時期內紙幣的發行量、面值大小及每種面值紙幣的發行量都由國家在遵循貨幣流通規律的基礎上決定,但國家無權規定紙幣的實際購買力。
3.貨幣發展大體上經歷了金屬貨幣——紙幣——信用貨幣等階段后,經過信用卡的過渡,又迎來了電子貨幣時代。
4.流通中所需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受貨幣流通規律支配的,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而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
5.正確對待金錢:(1)取之有道,用之有度。(2)抵制剝削階級的拜金主義和“金錢萬能”的思想
考點8
1.價值規律的內容:①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②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表現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3.價格與供求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考點9
1.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它通過價格、供求、競爭來實現資源基礎配置。
2.價值規律的作用: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剌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