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二輪熱點復習教案7
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保障重大科技專項實施。加大對基礎性和公益性科研的穩定支持力度。實施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優惠政策,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發展,鼓勵企業增加科研投入。增加節能減排投入力度,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推進燃油收費制度改革,完善資源稅制度,促進節能環保和資源合理利用。建立健全煤炭等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發展可再生能源。落實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健全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大力支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完善擔保體系建設,幫助中小企業融資。促進中小企業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
財政政策可引導結構調整,具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貨幣政策重在調節總量,牽一發動全身。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貨幣政策也將在優化結構升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著力優化信貸結構,配合財政政策,加大對重點工程建設和災后重建的信貸支持,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加大對技術改造、兼并重組、過剩產能向外轉移的信貸支持,加大對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的信貸支持;限制對“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劣質企業的貸款,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7.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投資規模與優化結構并重。財政政策指的是“通過政府部門的收入和支出來控制經濟”的政策意向與活動。即國家或政府以特定的財政理論為依據,運用各種財政工具以達到財政目標的經濟政策,是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制定和實施過程也是國家實施財政宏觀調控的過程。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通過擴大財政支出,使財政政策在啟動經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中發揮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積極財政政策實際等于擴張性政策,我國將擴大赤字發行國債。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沖擊,我國曾于1998年宣布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其主要措施是增發長期建設國債,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對穩定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后來針對投資過熱等問題,于2005年轉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此次財政政策從“穩健”轉“積極”,意味著我國將再度加大財政支出,擴大投資規模,其政策力度大、效果直接,能有效刺激經濟。從十項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可以看出,這次積極的財政政策不但著眼于拉動經濟增長,更強調了夯實基礎、保障民生,體現了擴大投資與優化結構并舉。此舉既是解決當前問題的應急之策,更是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長遠之計。
8.目前,投資、內需、出口這拉動經濟發展的“三架馬車”中,出口受限。因此要擴大內需,以投資帶消費以消費促增長。擴大內需,短期靠投資,長遠靠消費,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 根據當前形勢的發展,擴大內需已成經濟工作重點。初步匯總,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災后重建等方面建設,從今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我國去年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13.7萬億元,而這次僅兩年多時間新安排的投資就達到約4萬億元,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將十分明顯。 擴大內需,眼前靠投資、長遠靠消費。從十項措施可以看出,對于基礎設施的投資可以為消費創造條件,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等更是直接拉動消費的舉措。這次中央采取的擴大內需政策,以投資帶消費以消費促增長,將既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又有利于推動結構調整,避免重復建設;既有利于拉動當前增長,又有利于增強經濟發展后勁;既能有效擴大投資,又能積極拉動消費。擴大內需,短期靠投資,長遠靠消費。加大政府投資特別是中央投資力度,進而帶動社會投資,是刺激經濟增長最為有效的手段。據測算,中央部署的4萬億元人民幣投資,大約可拉動明年經濟增長1.8個百分點。在當前外需明顯減弱、消費乏力之時,加大投資力度,擴大國內需求,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當前,要堅持擴大投資規模與優化結構并舉,確保4萬億元投資既能促進經濟增長,又能推動結構調整;既能拉動當前經濟增長,又能增強經濟發展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