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二輪熱點復習教案7
9.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體現社會生產的目的;也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體現。在這次公布的宏觀經濟政策重大調整中,改善民生被放在相當突出的位置。民生工程位列進一步擴大內需各項建設之首,通過加大對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改善居民生活、增強消費能力,以拉動消費、促進發展。國家將通過增加政府投資,集中解決民生等領域的歷史欠賬,加快辦成一批人民群眾熱切盼望的大事、實事。具體建設項目包括: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對廉租住房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工程等;加大農村沼氣、飲水安全工程和農村公路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村電網等;加快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對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進行改造等;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等。提高明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提高低收入群眾等社保對象待遇水平,則會直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這些舉措,將進一步改善城鄉居民的生活條件,也是拉動消費、促進發展的有效辦法。通過把民生工程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領域,在加強社會事業和改善人民生活中促進社會和諧,實現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的雙贏。
10.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添后勁。這次公布的十項措施中,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進一步擴大內需的重點之一。未來我國將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將有較大幅度提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但與世界先進水平依然有較大差距,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例如,2007年我國每萬人擁有鐵路0.6公里,而美國達5公里以上,日本近2公里。加快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既發揮投資對經濟直接拉動的作用,又為經濟的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11.生產與消費的關系。一方面,生產決定消費,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生產為消費提供對象,生產決定消費水平和消費方式,并為消費創造動力。家庭消費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的種類、數量、質量,都是通過生產創造出來的。另一方面,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生產發展相適應的消費,能促進生產的發展,提高勞動生產率。與生產發展不適應的消費將會阻礙生產的發展。繼續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鼓勵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擴大內需,短期靠投資,長遠靠消費,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近幾年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國消費呈現持續增長態勢。與去年同期相比,前10個月消費實際增幅加快約3個百分點。但是,收入增速減緩、收入預期下降、收入差距擴大等不利因素,制約著城鄉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和廣大農民的消費。當前,既要加快民生工程建設步伐,又要著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和保障水平,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在保證人民更多、更好地享受發展成果基礎上,逐步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有著廣闊的內部需求和巨大的市場潛力。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加速期,正在經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鎮化過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技術改造、農村發展等都會釋放巨大的投資需求。我國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正處于消費水平快速成長階段,人們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潛力巨大。我國有居世界首位的外匯儲備額,有規模巨大的居民儲蓄和社會儲蓄,有充裕的財政收入,擴大內需不僅有潛力,也有基礎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