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學案之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例2](09北京東城期末檢測)“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事件是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黨中央、國務院迅速啟動了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級響應機制,成立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后,三鹿集團轟然坍塌,這再一次說明產品的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企業要重視商品質量的經濟學依據是 ( )
a.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是國民經濟的細胞
b.質量好的商品價格高,質量決定商品的價格
c.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d.企業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典型錯誤】本題考生容易誤選b或d。
【錯因分析】要明確,商品的質量相當于理論中商品的使用價值,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對購買者來將,他讓出價值,就是想要得到商品的使用價值。如果使用價值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就有利于商家銷售,實現價值。這也是所有企業重視商品質量的原因。選c。b項說法不對,決定商品價格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價值決定價格。d的說法也不對,企業生產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商品的價值。
【正確答案】c
[例3](09東北三省四校二模)假定某國在一年內,商品的價格總額增長80%,貨幣流通次數增加20%,則該國一元紙幣的購買力相當于原來 元的購買力。該國這一年中最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
a 4.0 投資增加 b 0.66 物價上漲
c 1.5 物價下跌 d 0.25 投資減少
【典型錯誤】本題考生容易誤選a、b或d。
【錯因分析】做這類問題我們千萬不能慌張,可以采取復雜問題簡單化的辦法。假定:商品的價格總額和貨幣流通次數都沒有變化的時候,市場上需要的貨幣量是1,即價格總額和貨幣流通次數都是1;那么,當商品的價格總額增長80%,變成了1×(1+80%)=1.8,貨幣流通次數同理是1×(1+20%)=1.2,我們知道,市場上需要的貨幣量=商品的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速度),所以現在需要的貨幣量是1.8/1.2=1.5,也就是變化后市場上需要的貨幣量比原來要多了,在本題中,該國并沒有多發行貨幣,所以1元的購買力要充當原來1.5元的購買力,即貨幣升值。這說明社會的總供給<社會的總需求。即出現了買方市場(買者占優勢),會可能發生的是消費購買力不振,物價持續下跌的現象,所以本題選c
【正確答案】c
【歸納拓展】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需要多少貨幣,主要取決于: ①商品交換規模。②貨幣流通速度, 因此,商品流通中的貨幣量與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之間的關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